第357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殿中都聽得出常世勇是特意激吳佐一的,吳佐一也確實義憤填膺,「你!」
常世勇趁機打斷,「吳御史,你我各司其職,就是你們御史臺這手是不是伸都太長了些!」
「你!」吳佐一又想出聲,常世勇再次打斷,「說大理寺上下陽奉陰違,消極怠工,沆瀣一氣,吳御史,我們大理寺凡事都要拿出證據,你若拿不出我們大理寺陽奉陰違,消極怠工,沆瀣一氣的證據,就是汙衊,造謠,天子腳下,豈容御史臺如此作為!」
「我是言官,自然要諫言,大理寺卿一職是要職,大理寺上下官員皆為朝中要員,既在陛下身側,在朝中,老臣就應當果敢直言!」
「言官諫言是可,但以諫言霍亂朝堂就是罪過!湖城官銀失竊一事,本是機密,此事背後錯綜複雜,眼下根本無法定論,大理寺根據案情特性做單獨處理,就是不想無中生有,讓朝中人心惶惶,生出不必要的麻煩。吳御史,倒是你,非要讓朝野上下生亂,是何居心!」
「常世勇,分明是你想一手遮天,同平南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笑話,我乃天子朝臣,食君之祿,自是忠君愛國,常某所做之事問心無愧!倒是有人企圖渾水摸魚!敢問吳御史,大理寺都未查探出湖城官銀失竊一事同平南侯府有何瓜葛,吳御史怎麼就能一口咬定此事牽連平南侯府?!如此大鬧朝堂,不是別有用心是什麼!」
「老臣是言官,看到不妥之處,為何不應仗義執言?老臣只看到大理寺橫在其中,阻斷了上通下達!」吳佐一再次叩首,「老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平南侯府此事非同小可,看似涉及官銀失竊,實則疏忽,可危及江山社稷。我燕韓幾百年基業豈可被有心之人毀於一旦!陛下啊!」
吳佐一帶頭,大殿之中,御史臺官吏悉數出列,「懇請陛下徹查此事!」
大殿之中這一幕來得太快,讓人措手不及!
平南侯府在燕韓也有百餘年聲譽,百餘年前也是燕韓國中世家,御史臺之言不僅針對了大理寺,還矛頭直指平南侯府,平南侯府一系有官吏出列,「荒謬!大理寺都說了此事尚無定論,御史臺就僅憑諫言之權,在此其其下跪要挾天子!」
當即有人響應,「可不是嗎?當初譚王之亂,是平南侯世子親率駐軍護駕,陛下還嘉獎過平南侯府和世子。轉眼不過一眼,怎麼御史臺就開始捕風捉影,欲給天子功臣摸黑嗎?這不是寒了平南侯府的心?也寒了當初救駕朝臣的心?」
御史臺中也有人反擊,「當初譚進駐守北邊,不也戰功赫赫,但後來呢?一樣謀逆!一事歸一事,有何不對!」
「你!」官吏氣惱。
御史臺官吏繼續道,「古往今來,功高蓋主的例子還少嗎?」
「那我問你們御史臺,平南侯府這麼多年沒反,譚王謀逆未反,為何偏偏眼下太平盛世的時候要反,你們御史臺諫言的時候,不會多想想嗎?編也編得像些啊!」
許久未吱聲的吳佐一忽然開口,「平南侯府若生了異心,定有同黨,既不是平南侯府的人,如何知曉眼下的平南侯府不會反,沒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吳佐一的這番話極具指向性。
同黨,天時地利人和,還有方才御史臺中的那句功高蓋主……
朝中心底都紛紛駭然,而後或直接,或餘光瞥向沈辭處!
要說平南侯府同誰交情匪淺?
非盛家和建平侯府莫屬。
建平侯另當別論,但沈家同平南侯府可是結過親家的!
沈辭的姑母就是嫁到平南侯府的,而平南侯就是沈辭的姑父,沈辭與平南侯世子是表兄弟!
若是平南侯府……
那沈家也脫不了關係。
如果說早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