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妖、巫的修士一陣無良大笑。

欺負不了楊戩,欺負欺負楊戩的枕邊人也是蠻過癮的嘛。

應當是八字還沒一撇的準枕邊人。

……

且說楊戩與武王出了楊府,同座車架,朝城外浩浩蕩蕩的行去。

與此同時,周軍國境處,三路軍營被一道道仙光覆蓋籠罩。

李靖、鄧嬋玉等等將領,各自被仙光指引著西行,各營凡人將軍也被仙光接引,齊齊駕雲,匯聚到了岐山山腳。

都城方向,武王率滿朝文武出城,儀仗鋪開數十里,朝點將臺而來。

都城百姓爭相跟隨,根本數不清有多少人,幾處城門都有百姓湧出。若自岐山向下望去,數不清多少凡人聚集到了點將臺周圍,無邊無際的人頭聳動,煞是壯觀。

雖人多,卻秩序井然、絲毫不亂。

點將臺周圍,一名名文臣武將尋到了各自的位置站著,也有過千之數。

待武王車架前來,百姓爭相跪拜,高呼武王壽與天齊,福澤無疆,武王在車架上站起,對周圍百姓不斷揮手,目光之中滿是感慨與期待。

半個時辰後,散宜生一襲淺藍長袍率先登臺,站在點將臺邊緣,高聲呼喊:

“請大王登臺!行祭祀禮!諸大臣靜候!”

點將之前,卻是要先祭拜天地、金臺點將,稟明天地之神,讓伐商的諸將能得天道庇護。

“祀——天!”

散宜生一聲長調,武王獨自一人拾級而上,面容肅穆,渾身縈繞人皇龍氣。

一隻五爪金龍的虛影在天地間翻飛,忽而對天怒吼,天地之間頓時風起雲湧,吸引了三界一道道目光落向此地。

人皇氣運,護衛南洲凡人之力,與當世人皇統治之國的國運息息相關。

周國正是崛起之時,更有道門大劫的劫運之力摻和其中,以至於武王的人皇氣運,幾乎堪比上古三皇五帝中氣運較差的一兩位。

但也只是堪比罷了,上古人族最為輝煌璀璨的時代已悄然落幕,此時仙凡分離,周武王也只是凡人之人皇,管不到中神州的萬千修士。

三拜祭天地,九叩慰先祖。

而後武王起身,雙手拄寶劍站在臺上,又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登臺,開啟金黃布帛,高聲誦讀武王旨意。

細數週國自創國至今,代代周人之不易;怒斥商君帝辛對周地之摧殘,無道而徵,無義而討,使百姓流離失所,周國兒郎無故戰死沙場,更將當年伯邑考被帝辛殘害之事完整告知。

使有聖賢之名的先王,吞食長子血肉,這般帝君,如何能不伐?

周國百姓義憤填膺,周國文武一腔怒火,點將臺之上的氣運金龍顯化虛影,對著東方怒吼。

隱隱的,朝歌城的方向也浮現出一隻蒼龍,隔著數萬裡,毫不示弱的對著此地咆哮。

這些都是無聲無息出現的,凡人感覺不到半點異常,但修士卻看的清楚無比。

兩條氣運金龍,商國之金龍有外強中乾之像,其內裡已腐朽,隨時可能潰敗;反觀周國之金龍,威風凜凜、幾乎要凝出實體,比商國氣運金龍強壯數倍!

二龍怒吼聲中,散宜生高聲喊道:“武王有旨!拜丞相楊戩為東征大元帥,總領伐商一切軍務!請丞相登臺聽封!”

楊戩邁步向前,身形剛踏上階梯,身後就傳來了排山倒海的歡呼聲。

便在此時,楊戩的氣運無形之中再次茁壯了半分。

這一瞬,得到好處的還不只是楊戩。

在玉虛宮前來此地的雲路上,黃龍道人打了個哈欠,一縷金光照入他胸前。

眨了眨眼,黃龍道人似有所感,望到了南洲浮現出的兩隻五爪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