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人家身上的這股子氣度,他便感覺到了壓力。
傅盛上臺也沒開口就說相聲,而是先跟觀眾聊起了閒天,相聲演員上臺就是要和觀眾叫朋友,傅盛深諳這一點,他也是在地上撿過錢的,這方面的本事他厲害的很。
只是三兩句,傅盛便和這幾個老頭兒交上朋友了,所有人都看著他,對他樂呵呵的。何向東看看觀眾再看看傅盛,心裡清楚這應該是要入活兒。
果然,傅盛話語一收:“是啊,現在咱們這種兇殺案子很多啊,以前可也不少。非常出名的一個就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北京順天府的一個案子。那可是牽涉到九顆腦袋的一樁公案啊。也就是說這個故事的最後審出九個人頭,一個也不少。那位說要是不夠呢?沒關係,差多少就把我這個說相聲的腦袋砍下來湊上……”
傅盛沒有說定場詩,也沒有摔醒木壓言,只是在和觀眾的聊閒天中把活兒給入了,非常自然地說起了九頭案,而那些老年觀眾全都被他吸引住了,這人本事相當了得。
何向東和薛果兩個人也是緊緊盯著傅盛,這可是自己的比試的對手啊,雖說是互評,但若是差距懸殊,那何向東可沒臉跟人家說不分上下,真要是到那時候可就好玩了。
稍頃,何向東和薛果臉色都有些難看,何向東看著臺上,沉著臉,重重呼氣,道:“名家。”(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章 拿相聲當命的何向東
相聲演員的藝術水平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級的,不只是相聲,其他演藝行當也是如此,現在國家的演員是有一個國家的評級,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三級演員等等。
但這只是職稱,並不能準確地說明演員的水平。要精確測量一個演員的藝術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是按照演員的成長階段進行劃分的話,那還是可以粗略一觀的。
首先是學徒期,這個時候不管是跟著師父在學,還是在曲藝學校裡面學習,都是在學藝期間,藝術水平開始萌芽。
第二個就是出師闖蕩期間,萌芽長成了幼苗,開始脫離了大樹獨自承受風吹雨打,在這個期間,相當大的一部分幼苗經受不住風雨的摧殘,失去向上生長的潛力,甚至還有的直接葬生於此。這一階段的演員可以去頂場演出,但算不上是角兒。
第三個階段就是成熟期,在經歷風雨過後,堅強小樹苗長成大樹了,藝人的藝術水平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步入成熟期了,成熟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做園子裡面的角兒了,優秀的甚至可以做臺柱子了,當然能步入成熟期的相聲演員很少,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風雨中磨礪出來的。
何向東正處於成熟期,而且是成熟期藝人裡面非常出色的那種了,他的藝術水平也能撐得起一家園子的發展了,其他的演員也能指著他吃飯,事實上他也的確是向文社的臺柱子。
他今年不過是23歲啊,一般藝人的藝術水平都要到三十多歲甚至是四十歲才能成熟。他小小年紀竟然就有了如此的成就,已經非常了得了,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先生都願意捧他的原因,
薛果雖然比何向東要大,但也沒有過三十,可他也步入成熟期了,捧哏拿捏的尺寸已經很有幾分火候了,接下來就是要靠長期的舞臺錘鍊了,這也是難得的人才,所以侯三爺一定要讓何向東和薛果成為固定搭檔,因為這是天才對天才。
傅盛的相聲藝術毫無疑問早就步入成熟期了,而且他的表演經驗非常豐富,何向東能感覺到這個人一定是常年撂地或者是在各種小劇場裡演出,與觀眾有一種天然的親密感,這種人的實力是非常可怕的。
而傅盛的厲害之處不僅如此,在成熟期的藝人,有一部分藝人的藝術水平已經爐火純青了,而且也已經有了明顯的個人風格,已經有了開宗立派的實力了,在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