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指揮官也沒這麼要錢,人二十九軍現在還在校場上集體穿褲衩耍大刀,你個抽大煙泡姨太太的東北王竟然也敢腆著臉這般攤手要錢!沒錢!命你要不要?爺跟你一起辭職!

“惟望兄以辭職謝四萬萬國人,毋使熱河平津為東北錦州之續,則關內之中國幸甚。”

若不是隱約記得“不抵抗”也有委員長的一份,看到這一句黎嘉駿都有悲憤感了,汪院長這通電一出,效果槓槓的,張少帥沒幾天就宣告辭職了,一紙通電幹翻一個海陸空大元帥,這招杯酒釋兵權也算使得後無來者了。

汪院長也很有演員的自我修養,說同歸於盡我絕對不獨活,張少帥還沒發宣告,他自己先辭職了,這就是果斷不願與那貨同朝為官的節奏。

但是張少帥的無能顯而易見,走跟沒走一個樣。你行政院院長一走,誰來幹啊?能隨便扯個上來嗎?

要說這個汪精衛,在未來也是如雷貫耳的人物,但對於黎嘉駿來說還是那個老問題,知其牛不知其為毛牛。現在她所知道的,就是和這個年代的文人知道的一樣,他也是一個民主革命的元老級人物,他是個刺殺清廷的義士,也幾乎參與了孫中山領導的所有革命,就連孫中山的遺囑都是點名要他記錄的,就比如那句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吧,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孫中山的遺囑,其實這是孫中山以前在一次大會上就提到過的,但那時候大家並沒那麼注意,直到汪精衛在筆錄了孫中山的遺囑後,再次從中提煉出這句話,才使這句話聲名大振。

沒有汪精衛,這句話也不會那麼有名。

可黎嘉駿在回憶汪精衛這個人時,腦子裡卻總晃過“汪偽政府”這四個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總感覺未來會有什麼神轉折,因為他現在表現的,完全就是一個挺身而出的愛國英雄。

“那現在行政院院長誰在做?”黎嘉駿很好奇。

“沒人肯兼任,汪前院長又謝病不出,正亂著呢。”張龍生說著,往後點點,“那兒有份報紙,獨立評論,前兩天的,你大概有興趣,第三版上胡適之的文。”

“胡大大!”黎嘉駿驚喜,轉身拿了報紙翻開看,果然有一篇胡適對於這次辭職事件的評論文,剛看到文名她就笑了,“汪精衛與張學良……哈哈,這是在組cp嗎?”

“你說什麼?”

“哦沒沒,我瞎說的,這名字起得未免太隨便了。”

“胡先生不是一貫如此麼?”

黎嘉駿恩了一聲,便認真看了起來,胡適的態度與時人的不大相同,報紙上大多是贊汪精衛深明大義捨己為國,但是胡適卻批評汪精衛在這國難當頭之際輕易以職務為要挾,和作為國家機關的核心工作人員和一個封疆大吏過不去也是太拼了。

但隨後他畫風一變,開始稱讚張學良,贊他辭職辭得好。

雖然東北淪陷不是你一人的錯,但你責任最大,能利落辭職,有氣魄;你自己不辭職,中央也沒本事免你的職,現在汪院長給了你那麼大一個臺階,你這麼有眼力見得下了,知好歹;雖然你年少,但經歷如此奇恥大辱後,應該懂事了,既然辭職了,就出去看看外面大千世界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利落滾!

最後來一句總結:“我們本君子愛人以德的古訓,很誠懇的勸告張學良先生決心辭職”。

黎嘉駿簡直笑得停不下來,值此國難之際身為一個東北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