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以;盧望之按照杜士儀的要求;杜士儀的希望;直接祭出了杜士儀當初在嵩山盧氏草堂求學時的最**寶——題海戰術三日一試賦;五日一試詩;然後他從限韻立意等各種因素進行全方面剖析;其精闢之處連這一日悄悄去旁聽了一次的杜士儀和張興全都讚不絕口。這一日午後;當主從二人出了代州州學的時候;張興甚至不無敬仰地說道:“若是盧公子能夠一直留在此地;只消三五年;代州文治必定能夠上幾個臺階。”
他那大師兄能夠呆得住?
杜士儀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卻沒回答。他正要上馬時;卻只見一個少年縱馬疾馳而來;到面前利落地勒馬跳下;疾步衝到了他的面前;正是吳天啟。
“郎主;長安阿爺派人送來了急信。”吳天啟二話不說從懷中取了信呈上;眼看杜士儀就這麼立時拆開掃了一眼;繼而面色為之一變;他不禁大為納罕
“使君?”
杜士儀看了身旁滿臉疑惑的張興一眼;隨即哂然一笑道:“意料中事;只不過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我不日便要遷中書舍人。奇駿;你得做個選擇了;是隨我去兩京見識見識;還是我舉薦你給河東節度使兼太原尹宋公;畢竟;如今的你是河東節度掌書記。”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七十四章 衣錦還洛陽
代州長史兼河東節度副使杜士儀;擢中書舍人
剛過而立之年的杜士儀陡然之間迎來了這樣的擢升;他自己尚能夠淡然處之;可別人就不一樣了。
代州上下官民百姓在這位名聲赫赫的長史剛剛上任之後;還有人觀望有人懷疑;可杜士儀上任之後;最初大刀闊斧;緊跟著推行的卻是極其穩健的政令;並未一味推出各種各樣讓人適應不良的新政。儘管代州並沒有能夠推廣木棉或者茶葉之類的經濟作物;可因為杜士儀大力推行新型農具;又在田陌的幫助下;把水輪三事這種利器給設計了出來;去年又是風調雨順;收成極其不錯;再加上杜士儀重視刑獄;得知他即將離任的訊息;立碑之類的提議再次風行了起來。
萬民傘和德政碑是明清最為風行的;但在如今這年代;對於在任上治政理獄極佳;風評極好的官員;立碑為記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杜士儀固然很注重經營名聲;對這種過猶不及的勾當卻敬謝不敏;直接把自己敬仰的名相宋憬拿了出來當擋箭牌。他既是一口咬定宋憬在廣州都督任上回京的時候也一力不允立碑;以溫正義和裴明亞為首的代州耆老們也就只能怏怏打消了這個念頭。
然而;當杜士儀在離任之前最後一次召見他們;對於州學表現出了很高的期望時;他們立時都振奮了起來。
“我那大師兄已經答應;會在代州州學再留一年;想來新上任的州官對於自己治下多出才俊也是樂見其成的;故而不至於去動州學。而代州軍兵馬使段廣真深悉軍陣;武藝出眾;只在做官上頭未免欠幾分腦筋和盤算;你們既是本地耆老;還請多多照拂於他。”見溫正義慨然答應;裴明亞微微頷首;面上仍有幾分憂心;他便溫言撫慰道;“我上任代州;總共兩年有餘;說實話實在是時間太少;並未造福百姓多少;所以方才執意不允立碑……”
這話還沒說完;溫正義便霍然起身道:“使君哪裡話;代州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州官;卻從來沒有人如同使君一般;看透代州多年以來最大的軟肋。一句代州事;代人治;實在是讓我等代人心中激盪。使君雖不同意立碑;但使君這兩年的言傳身教;便如同豐碑一般;立在代州官民百姓心頭”
裴明亞自從重打精神執掌代州裴氏牛耳;對河東宗堂不卑不亢;對本地的裴氏子弟則是採取了勸學勸進;懲罰不良等等各種措施;至於從前附庸宗堂派來的主事者魚肉鄉里的;不是被逐就是被重重懲罰;兩年多時間裡;一貫鬆散式微的代州裴氏被擰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