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不以為然,他也不得不防。
“天啟,你去叫文申來。”
在隴右呆了兩年,宇文審的詩賦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骨,而行文風格也越發珠圓玉潤,連王昌齡和高適也都讚歎這是最符合朝堂君臣審美的盛世文風,而這一切,也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得到了深刻體現。他本就出身關隴士族大家,早年經歷過父親的仕途蹉跎,其後又見證了父親的飛黃騰達,最終是父親的貶死……這所有的經歷都讓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看問題也更加深刻。而種種實務的歷練,世情的通達,已然讓他得到了真正的蛻變。
“杜師有事吩咐我?”
杜士儀審視著自己真正收入門下的第二個弟子,笑著點了點頭後,便招手示意宇文審到身前坐下,這才開口說道:“你代我去河西涼州,去見河西節度牛大帥,通報積石山一帶吐蕃增兵之事,順帶告知於他,欽使已經到了鄯州。他若詢問細節,你不妨將今日牛仙童和我相見的情形一一告知,不用隱瞞。”
宇文審立刻欠身應道:“杜師放心,我明白了。”
“嗯,第二件事。我雖可以讓你以隴右解送回京應試,但你是長安人,京兆府解送又被稱之為神州解送,若在其中,進士及第便十拿九穩。你再隨我一年,明年初回京應萬年縣試以及京兆府試。”
杜士儀竟然氣定神閒地說出讓自己隨其在隴右再從學一年的話來,宇文審品出了其中那不加掩飾的自信,立刻明白,杜士儀對此次牛仙童的巡邊竟是早有預備應付裕如,當即心情一鬆眼睛一亮。他不假思索地起身長揖道:“先父當年便承蒙恩師相助良多,我這些年也受益匪淺,將來若有成就,全賴恩師所賜!”
“好了好了,不用多禮!”杜士儀連忙起身雙手攙扶起了宇文審,在其臂膀上輕輕拍了拍,這才含笑說道,“我等著你重振宇文家名的那一天!”
不住鄯州都督府而選擇驛館,在牛仙童看來,自己這一招絕對在杜士儀意料之外。故而,帶著眾多隨員完全佔據了湟水城中的驛館之後,他立刻著手恩威並濟,三兩下讓驛丞和眾多驛卒服服帖帖,隨即就開始一個個地單獨接見鄯州上下文武。可儘管他是口含天憲的欽使,大多數文武在他的百般暗示下,仍然全都對杜士儀稱讚有加,不肯加以詆譭,這也讓他心情很不好,第三日黃昏時,他甚至氣得砸了手中瓷盅。
“還說不是杜氏隴右?如果不是他杜十九的一言堂,怎會上上下下眾口一詞全都說他的好話?矇蔽君上,任人唯親,真該死!”
邱武義趕緊讓小宦官上來收拾了一地碎片,自己便來到牛仙童身側,軟言勸慰道:“欽使息怒,不是還有人指斥他的罪過?”
邱武義是牛仙童臨行之前,宮中武惠妃讓人推薦給他的,他本還擔心此人想要借背後有人操控於他,可見其一直恭恭敬敬,只是出主意並不逾矩,也就放心了。然而,他想要藉助朝中宮中的某種動向,既想把一貫對自己不冷不熱的杜士儀拉下馬,從而確立自己的權威,又想要從別處撈到一筆大好處,這種心思卻連邱武義都不能讓其知道。他又不是瘋狗,當然知道該咬誰不該咬誰。
“那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嘍囉,說得上重要人物的一個都沒有!而且,說來說去,也只能拿他調了自己的妹夫崔儉玄任鄯城令,調了雲州守捉副使南霽雲任臨洮軍副將來說事。可這兩樁都是朝中運作的,難不成我要因此去指斥政事堂那些相國們和杜十九勾結,於是沆瀣一氣?”
“既是欽使擔心那些指斥杜大帥的人身份地位都不夠,何不去一趟河州?河州刺史兼隴右道採訪處置使苗延嗣,可是杜十九的老對頭了。他就任隴右之後,可是沒少駁過杜十九的面子,這一點朝中都人盡皆知,在隴右更是讓苗延嗣孤立無援。若是欽使能夠許諾他,事成之後,換成讓其節度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