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者都注意過的,題目是“受累又受氣該怎麼辦?”其中杜拉拉的日記以事例說明了溝通的方法,屬於職場初級版,工作不超過三年的人可以看看;到了杜拉拉2,有一段題目叫“授權的依據和程度”,其中講到老闆為什麼能信任一個員工並授權,這和員工的主動性等級相關,這一段是上述杜拉拉1中片段的升級版,它系統地闡述瞭如何根據自己的能力經驗等來確定與老闆的溝通中能達到多大主動級別,屬於非常自然的方式,員工不會受到“敢不敢”的困擾,只看你“愛不愛”了,一個人到了28歲應該能理解這樣系統的方法論了。
都說職場是有規則的,對於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如今很多管理和外企有相近和相似之處,你認為外企職場的這套方式適合它們嗎?會不會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而使得這套方法沒有用武之地?
李可:企業只要做大了,就需要規則。而人性是共通的,市場也是公平的,比如不管你在國企、民企還是外企,官僚主義無國界,都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授權,需要決策的時候思考,也不管老闆是誰,開公司就是為了盈利不是為了做慈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企業”。
中國早已加入WTO,比起“有中國特色”的說法,更UPDATE的說法是“與國際接軌”:)
有人說《杜拉拉昇職記》是勵志類小說,教人如何“曲線達到目標”,你贊同這種說法嗎?
李可:我受到的教育是先有目的,再談方法,方法是服務於目的的,在杜拉拉2裡有一節叫“WHY比WHAT更重要”,就是這個意思,7 HABITS裡講的“以始為終”也是類似道理。。 最好的txt下載網
李可看經濟危機(3)
我覺得我提倡的手法是正規手法,目的就是為了達標。
需要指出的是,歐美企業,其實,主要是美國企業,信奉的是有正確的過程,就會有正確的結果。說到底,所有的過程、規則和技巧都是為了正確的結果。
有的人不喜歡做事情目的性太強,但那隻可以是個人生活的價值觀,在職場中,不能作為企業的價值觀,因為企業開門是為了盈利,而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打工也是為了謀生,如果打工一定要談工資,實際上也就沒有不談目的的資格。
你給北大學子的建議信件我看了一部分。據說最早是緣於你認為“中國高校教育與實際聯絡還不夠,技巧性的東西教得少,職場小說可以在這方面做些補充”,但我們也得到一些訊息,關於職場小說有許多跟風作品,過多敘述企業中的各種黑幕,看了之後有讀者產生了負面感受,對現今職場有一種過激的認識,產生思想負擔,你怎麼看?
李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算你不喜歡政治,你不可能沒有觀點。
不管人的思想有沒有負擔,房價總在漲,CPI該怎麼執行就怎麼執行,而競爭客觀存在,不以人的過激認識為轉移。
我們生活在一個湍急的時代,淡泊從容成為一種奢侈。以前,也許丈夫一個人工作就能養家,現在已經很難了,一般夫妻二人都得工作,做太太的不想工作也不成。
環境不會因為人的思想負擔而改變,不妨調整心態,提高EQ。不誇大也不盲目,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做好自己。
看一本書,只要其中10%的內容是有益的,這次閱讀就成功了,對書中內容,則需要做出獨立判斷。至於太黑暗的東西,既然管不了,就別管它了,重新努力找一個亮堂的去處好了。世上的事,有做得到的,也有做不到的,做得到,就努力堅持積極爭取,做不到,就達觀地放棄。
西方世界有很多優秀的商業小說或傳記,對商業社會程序的推動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你怎麼看待這種作用?也有人說中國缺少商業故事,《杜拉拉昇職記》是難得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