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藏匿玉璽”事件所展現的,就是一場說不清楚的爭執。爭執的雙手各執其理,都認為自己沒有做錯。雙方級別較高,孫堅算諸侯;袁紹不僅算諸侯,而且還是諸侯聯盟的盟主。爭執的程度也比較高,袁紹一方拔劍,孫堅一方掣刀。就差沒當場開打了。爭執的後果還沒有完:袁紹修書劉表,教路上截住奪之。

這麼一場爭執,表現上的參與者就只有孫堅與袁紹兩方。考慮前面袁術不發糧草,孫堅質問袁術的事情,可再牽一方。再考慮接袁紹書信的劉表,還可再加一方。停留洛陽的,還有十二路諸侯沒有涉及。

次日,曹操就回來了。以自己的戰敗為資本,說:“諸公既仗義而來,何遲疑不進?操竊恥之!”眾諸侯包括袁紹在內皆無言以對。這一次,沒起爭執。但涉及的範圍就太廣了。曹操把除了已經離開的孫堅之外的其餘十四路諸侯全都得罪了。

一場爭執,一場羞辱,還不足了眾諸侯各懷異心、離心離德。“劉岱殺喬瑁”事件,則最終進行了證明。東郡太守劉岱,問兗州刺史喬瑁借糧。喬瑁推辭不與。這是明面上的原因。但劉岱為何找喬瑁借糧呢?糧草不是由袁術總督的嗎?所以,劉岱所借之糧,並不是眼前吃喝所需之糧。然後,各回駐地之後,如果東郡需要兗州拔糧或借糧,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呢?由此可見,借糧只是藉口。殺人奪位,才是目的。劉岱一定事先推想過喬瑁的承受能力,假設喬瑁有可能借出兩千石,劉岱一定會開口索借二十萬石;就這,假設喬瑁偏偏就答應了,那麼,劉岱立即就會提出借兩千匹馬。總之,一直加碼到喬瑁拒絕為止。

喬瑁如期地拒絕了。於是,劉岱引兵突入喬瑁軍營,殺死了喬瑁,降服其眾。回到地方,就可以自領兗州刺史了。

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

劉岱殺人了,殺的還是屬地東郡的直屬長官、兗州刺史喬瑁!關東群雄之中,盟主袁紹,儘管四世三公,家世顯赫,但卻僅僅擔任郡守。如論官職,則是刺史最大。刺史共四人,冀州韓馥、豫州孔伷、兗州喬瑁和徐州陶謙。但劉岱不僅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士兵增多了,地盤擴大了,得到了莫大的好處。

喬瑁被殺了!身為刺史,關東群雄之中級別最高的官員,就這麼被人隨便找個藉口就幹掉了。然而,卻沒有人伸張正義,沒有人報仇雪恨。人馬被吞了,地盤被佔了,喬瑁一下子就變成了過眼雲煙。

“劉岱殺喬瑁”,對於喜愛《三國演義》的讀者來說,往往會忽略掉。田潤以往看過的穿越小說中,主角取代孫堅藏匿玉璽的都有一本,但卻沒有人對此事進行過關注。田潤自己以往也只是知道此事,同樣沒有覺得重要。直到自己穿越之後,重新設身處地進行仔細的思考,這才發現“劉岱殺喬瑁”事件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面對著劉岱與喬瑁兩個人截然不同的下場,其他諸侯不可能無動於衷。他們會把自己想成劉岱,也會把自己想成喬瑁。他們也希望像劉岱那樣,找一個別的諸侯下手,殺人奪兵佔地;但是又害怕自己像喬瑁那樣,被別人隨便找個藉口,嘁哩咔喳了。人人的眼中都顯露出豺狼一般的光芒,人人的心中都滋生了老鼠一樣的驚恐。他剛才看我一眼,是什麼意思?他居然沒有看我,又是什麼意思?因為“劉岱殺喬瑁”事件,關東群豪一下子變得戰戰兢兢、疑神疑鬼起來。

這日子沒法呆了!只有千日做賊,哪能千日防賊?而且,防一家諸侯還行,這麼多諸侯在一起,又能怎麼防?如果別人聯合幾家諸侯一齊動手,防了也等於沒防!沒辦法,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