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濃烈的社會意識,中國古代出現過大同社會,和社會主義很是相同。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某處受災了,國家是要管的,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儘管中國大同社會已經遠去,但依舊保留了許多東西下來。
所以說在中國,國家與人民是緊密聯絡的。政府救災什麼的在國人看來這都是天經地義的,而國人為國家奉獻自己,同樣也是天經地義的。
西方國家則不是這樣的,特別是在美國,你受災就受災了,你自己住帳篷去,國家頂多給你點食物和水,災後重建是你自己的事。
正是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後世中國的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才做得比其他國家更好。
也是這種古代聖賢建設起來的文化底蘊,才讓此時的中國具備了崛起的基礎。
一個國家要想崛起,文化底蘊確實至關重要。
中國傳統文化有足夠的包容性,也有足夠的開放性。西方人近代、現代搞起來的東西,什麼是在中國古代沒有經歷過的?
就說社會主義,中國有大同社會。
就連傳銷這玩意,中國古代也是玩爛的東西,中國古代早就有了一種叫‘把子會’的組織,就是以傳銷模式進行擴張的一種組織,但遭到了歷代王朝的嚴厲打壓,這才消失了。
也就是說不管西方人搞出什麼東西,在中國歷史中總是能找到相類似的東西。
而且中國的漢字的包容性也極強,因為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所以西方著作翻譯成中文,中文可以對其進行潤色。而中國著作翻譯成英文,英文卻找不到詞彙來包容中文當中的那些成語之類的詞語,看起來自然就彆扭了。
說白了,就是中國文字太高階了,西方文字吃不下。而西方文字太低階了,中國文字可以輕鬆吃下。
古代聖賢雖然沒有走上擴張的道路,但卻給此時的中國留下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底蘊,這種文化不單單指文字,同樣包括國民的意識、行為習慣。
日本之所以能夠崛起,也正是部分繼承了中國聖賢建立的這種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人民的勤勞和奉獻精神。
單以軍事上來說,這種文化此時也鑄就了中**人的偉大奉獻精神,以及強大的意志力。
西方國家計程車兵遠遠不如中國士兵的意志力,而美國士兵又是西方國家當中意志力最差的。
為了保住小命,馬尼拉美軍的投降絲毫不讓人意外。
當天馬尼拉美軍陸續走出,一一向中國繳械。中國陸軍隨即進入馬尼拉,控制了大街小巷。
菲律賓戰役基本結束。
中國陸軍在呂宋登陸過程中,空軍打死炸死的美軍高達兩千三百餘人,陸軍打死美軍三千餘人。
被俘美軍多達五萬三千餘人。
菲律賓土著軍則被俘近十萬。
同時繳獲了不少作戰物資。
不過這些繳獲都只是此次戰役收穫的九牛一毛。
菲律賓擁有極為豐富的農業資源,對於一個人口四億的國家來說,缺的是什麼?缺的就是農業資源。
農業資源越多越好,農業資源越多,老百姓能吃到的東西就越多,生活就越寬裕。
菲律賓是一個經濟作物極好發展的地方,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菸草、香蕉、菠蘿、芒果、稻、玉米等。
沿海魚類有兩千四百多種,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金槍魚的資源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經過西班牙人、美國人佔領時期的開發,此時菲律賓的農業每年就能夠為中國創造大量收益。
同時在菲律賓,還有大量的銅礦資源,菲律賓有世界級的銅礦礦場,同時還有佔世界16的鎳礦資源,鎳礦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