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按照未來某種期望值來確定的,就如英國佬和拿破崙打仗的時候,英國投資者認為可能會打敗仗,結果債券價格狂跌。
羅斯柴爾德財團派人上戰場進行觀察,然後以最快速度將資訊傳回去,接著將債券市場上的低價格債券掃蕩一空。
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崛起,也和他們在歐洲建立了龐大和快速的情報網路有關,而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同樣也建立了一個這樣的情報網路。
任何商品的價格波動都逃不過財團的眼睛,同時在對行情預測方面,財團有大量的觀察員進行實地考察。
如期貨市場。
棉花今年產量是多少?
財團首先有最正確的本土棉花種植面積資料,同時還會調查其他國家的棉花種植面積,儘管可能不是太準確。
除了種植面積,還會隨時觀察氣候變化,什麼樣的氣候能夠使棉花減產,什麼樣的氣候能夠使棉花增產。
哪裡又發生了災害。
當災害一發生,資訊立即以最快速度傳回,財團立即買如棉花期貨,接著等新聞報道了某棉花產地受災的報道之後,行情立即發生相關變化。
這就是情報在商業上的作用。
比普通投資者快上半個小時,哪怕是十分鐘,都意味著巨大的利益。
……
如政府發行債券,這種債券的價值,取決於中華民國某種行為的成功與失敗,如戰爭。
戰爭勝利了,那麼債券回報率就高。戰爭失敗了,債券的價值就會大幅度貶值,甚至是成為廢紙。
同時企業也能發行債券,也是以某種專案的回報預期來決定回報。
在經濟繁榮時期,債券賺錢很容易,但是在經濟蕭條時期,這些債券的交易價格將大幅度跳水,因為經濟蕭條時期,很多人破產,破產時債券就會大量拋售,進而引起市場恐慌,再搞一些謠言出來,拋售的人就更多了。
另外經濟蕭條時期,各種企業的盈利無從談起,那債券就更不值錢了。
這時候財團再低價買入,結果還能在政府還錢的時候賺上一手的差價,並且每年還有利息。
債券這玩意,是財團斂財的一種方式。
第一批投入市場的中俄戰爭債券、中日戰爭債券的回報期望值是對俄國作戰的勝利與對日戰爭的勝利。
而這兩場戰爭已經結束了,因此回報率是百分百可以計算的,不會產生什麼波動,因此價格走高也是正常的。
國家的債券都是比較穩定的,因為要讓國家破產很難。
但是除了國家之外,財團旗下的那些大公司這一天也發行了債券,五花八門的債券都出來了。
其中鐵路、公路債券數量很大。
其回報預期,是以某一條鐵路、某一條公路的盈利多少而定的。
這些債券第一天就被湧入證券交易市場的投資者掃蕩一空,同時這些債券開始在全國各地兜售。
發行債券獲得的錢,馬上用在了各種盈利工程的建設。
這等於是財團在用民間資金進行建設,成本不用財團支付。每年只需要支付一些利息,看起來成本是更高了。
但是這些錢如果按照利息來算,得五六年,甚至是十幾年才還完。
如果經濟蕭條一來,那麼財團可能將以一半,甚至是極為低廉的價格把這些債券收購回來。
那麼,這些工程的建設成本,實際上財團只付出了一半的錢,甚至是低於三分之一都有可能。
對於財團來說,錢的多少是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