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爭不僅沒有虧,反而讓中央給賺了一筆錢。

從這裡也能看出,江渝打仗並不狠。

如果是美國佬打仗,財團巴不得你打掉更多的軍火。不過江渝也不敢那麼折騰,中國畢竟底子薄。

而且要以民族利益為上,而對於美國財團不是這樣,人民只是工具而已,隨時可以捨棄。

中央賺了一大筆錢,算是彌補了財政赤字。

而且這一年的經濟增長度,完全出了中央的預計,而且財政部行輔幣還賺了一筆錢。

至於主幣的增,這個錢則是財團拿去了。

不過也不是太多,現在根本就沒有增鈔票,鈔票多少完全看出口了多少,並拿到了多少黃金。

然後才根據黃金進口了多少來行主幣。

而且隨著中央進行稅率改革,個人所得稅這個稅種開始徵收,銀行裡存多少錢,或者加上家裡有多少錢,才決定要交多少稅。

這讓中央的稅收明顯增加。

同時這種稅收制度,也讓投資急劇增加。

老百姓為了少交稅,紛紛把錢拿去投資,進行‘財富資產化’,也正是因為這樣,此時的中國,可謂到處工廠林立,各種小廠子都辦起來了,小作坊更是一大堆都是,生產著各種工業產品。

那些中小資本家透過集資的方式,中型工廠、大型工廠也都開始6續出現了,而且還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那些中小資本家看到別人賺錢了,也各自找專案去找人融資去了。

現在這個年頭,找專案簡單得很,不管什麼產業,基本上都賺錢,只是賺得多和賺得少罷了。

同樣也看有沒有實施的條件。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資源,也各有不同的交通條件。

資本少些的,只能在交通條件好,但競爭較為積累的地方開廠。資金多的,大可選擇資源多,但交通條件差一些的地方,大不了自己修個鐵路,或者買些貨車。

四億人的大國,正在轟轟的機械聲中運轉。

相比之下,美國只有九千萬人口,相比較之下,就知道誰生產的東西更多了。

那些民間資本所開設的工廠技術條件不同,中、大型工廠用的裝置和財團的工廠一樣,同樣也都引進了流水線分工生產模式。

而那些小工廠,小作坊的生產效率則比較低,但架不住數量多。

這些小工廠,小作坊,一般都是生產一些機械配件,中國的大型商品製造業已經開始採用這種產業鏈模式了。

而不是要製造一種商品,就要製造全部零件的那種傳統模式的工廠。

“看來今年中央財政還有盈餘啊!”熊希齡感覺自己有點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確實如趙海洲說的那樣,去年年底的財政預算做得太保守了。

袁世凱看著這麼大好的經濟增長,不由非常愉快,說道:“今年過後,中央財政總算是有所盈餘了。”

現在不僅中央財政有所盈餘,袁家的產業也因為目前的大好經濟環境而不斷增長。

幾乎投資什麼都有賺,袁家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多。

現在袁家也加入了華東商業協會,也成了華東商業協會當中的一員,不用怕不知什麼時候就被江渝那小子給‘圍剿’了。

袁家日後的富貴起碼還是能有的。

此時的中華民國政治風氣開明,沒有了國民黨那種攪屎棍,以這樣的光明風氣,日後袁家也不用怕遭到迫害什麼的,而且也沒人敢去動袁家。

所以現在袁世凱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反而整天都很樂呵。

在自己當總統的期間內,中國展成為世界軍事強國,完成了數代人都無法實現的民族大崛起。

到了袁世凱這個層次,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