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一路上都在考慮該怎麼來完善艦隊的戰術。時間也因此過得很快,在他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思路的時候,飛機就到了瓦胡島。與在關島的時候一樣,飛機在降落補充燃料的時候,換了一組新的飛行員。這次不同的是,地勤人員需要對飛機的發動機,以及一些關鍵裝置進行檢查,而且還要為談仁皓安排護航的戰鬥機。因此,談仁皓在瓦胡島耽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當地的基地司令官請他吃了午飯,下午,談仁皓躺在不會顛簸的床上睡了一覺,等到他在傍晚醒來的時候,飛機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下一站就將是聖佩德羅蘇拉了,大概在十三日的下午,他就能到達巴拿馬城。

因為在機場睡了幾個小時,飛機再次起飛後,談仁皓仍然很是精神,他還在思考著艦隊作戰的問題。當時,他主要有兩個選擇,一是將指權細化的特混艦隊,甚至可以是航母戰鬥群,透過建立更多的指揮通道,來指揮更小規模的部隊,從而達到精確指揮的目的。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下放權力,建立從航母戰鬥群指揮官,特混艦隊司令官,艦隊司令官,再到聯合艦隊司令官這樣的縱向指揮系統,從而減輕談仁皓的指揮壓力,讓更多的人有發揮的機會,同時也讓下層部隊有更大的靈活性。

形象的說,前者屬於橫向指揮結構,即指揮環節少,由最高指揮官到基層部隊,沒有,或者是隻有一箇中間指揮單位。後者是縱向指揮結構,即指揮環節多,由最高指揮官,到次級指揮官,再到下級指揮官,最後到作戰單位,有好幾層。如果用幾十年後的技術來衡量,自然是前者更好一些,可是當時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這兩種指揮結構有好有壞,而且沒有人能夠確定哪種指揮結構更適合部隊作戰。

橫向指揮結構的好處就是,談仁皓可以直接指揮前線部隊,靈活的調動作戰兵力,做到精確分配兵力,從而最大限度的將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可弊端也極為明顯,首先是指揮通道將超過他的控制範圍,其次是他在後方指揮,不一定能夠掌握前線戰場上的局勢,也就不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下達正確的命令。後面這一點更為重要,談仁皓已經不可能像以往那樣身先士卒的在前線指揮艦隊作戰了,那麼,他就肯定無法對戰場局勢有準確的判斷,如果做出了錯誤的決策的話,那麼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縱向指揮結果就正好解決了前者的問題,指揮通道少,而且很多時候是由前線指揮官做決定,從而能夠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可是,縱向指揮結構的問題也同樣突出。首先是談仁皓得在戰鬥開始之前就分配兵力,同時分配任務,導致前線指揮官無法靈活發揮。其次是各部隊之間的調動存在著侷限性,部隊難以根據戰場的情況進行調動,從而將戰鬥力徹底發揮出來。最關鍵的是,前線指揮官的素質往往比後方司令官的能力還要重要,而且某個前線指揮官的失誤,很有可能最終影響到整個戰役行動,甚至導致整個戰役行動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談仁皓幾乎不可能提前察覺,而是在出現了問題之後,才做修補,而不是在問題出現之前就進行調整,以避免出現漏洞。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談仁皓不得不承認,後者更適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可作為一名在戰場上打了幾年仗的將領來說,談仁皓肯定不想立即就把作戰指揮權全部下放給前線指揮官,因此,在他決定採用縱向指揮結構的同時,也決定建立更多的指揮通道,並且與每一名前線指揮官,至少是特混艦隊的司令官建立直接聯絡。這樣一來,只要出現出現了意外情況,他還能夠及時調整,及時彌補,而不是在收到了失敗的訊息後,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問題的根源,從而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

有了這個想法後,就有很多的實際工作要做。在旅途中,談仁皓就把一些重要的,必須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先確定了下來,準備在到達艦隊之後,首先處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