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叫張騫尋河源,說道遇見了牽牛、織女星,因此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說,更可謂荒乎其唐,沒有弄清楚。就是元朝尋河源,僅僅尋到星宿海,也是沒有弄清楚。
直到清朝,才知道是出於噶達素齊老峰之下,總算弄清楚了。
可知道清朝以前,這水究竟從何處來?列朝要派人尋找,豈非是個何字的意義嗎?而且這條水,不但上流弄不清楚,便是它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黃海,忽而又入渤海,變遷最大者已有九次,試問究竟哪一處是它本來的流路?恐怕沒有人能準確指得出。就是夏禹王當時,已經分河的下流為九條,究竟那一條是正幹,亦不可知。所以這條黃河,始終在疑問之中。河者,何也。在下這個理想,恐怕是不錯的。但是再問一句,為什麼始終成疑問呢?在下敢再復說一句,這條黃河古時是沒有的。
前 頁封 面後 頁
第五十二回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
第五十三回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
且說帝堯接到各處水災奏報之後,憂危之至。過了一年,水勢有增無減,那汾水下流逼近山海一帶,早已漲溢得不可收拾。帝與群臣商議道:“照此下去,終究不是根本辦法,總須特派專員,前往治理才是。但是在廷之臣,哪個是精於水利的呢?”大司農奏道:“前年孔壬來京時,臣和他細談,覺得他於水利一切,非常有研究,可否就叫他來辦理此事?”大司徒在旁,亦甚贊成。帝堯搖搖頭道:“不行,不行。這孔壬是著名的佞人,豈可任用呢?”羲叔道:“孔壬雖是佞人,但其才可用。當今水災劇烈之時,可否請帝棄瑕錄用。古人使詐使貪,亦是有的。”帝堯還是躊躇。和仲道:“現在無人可使,臣意不妨暫叫他來試試。如果有效,那麼其功可錄。如其無效,再加刑罰,亦未始不可。”帝堯還未答應,羲仲道:“臣觀孔壬,雖是佞人,但近年以來,尚無劣跡,頗能盡心輔導玄元,或者已知改悔,革面洗心,亦未可知。請帝勿咎其既往,專責其將來,何如?”帝堯見大眾都如此說,乃勉強答應道:“既如此,就叫他來試試。”於是大司農等就飭人前去宣召。
過了多日,孔壬來到乎陽,朝見帝堯。當他入朝之時,帝堯留心觀察,果見那株屈軼草,立刻折倒來指著他,並且一路旋轉,才知道前日赤將子輿等的話不謬,益發證實這孔壬真是佞人。但是既已召來,不能即便遣去,只能問他道:“現在雍、冀二州,水患甚大,在朝諸臣,多保薦汝去施治,汝自問能勝任嗎?如自問能勝任,朕即命汝前往,功成之日,自有懋賞。
如自問不能勝任,可即自辭,勿貪一時之官爵,致誤蒼生而貽後悔。”孔壬道:“陪臣承帝宣召並諸位大臣薦,如有犬馬之勞可效,無不竭力。不過陪臣遠宋,未知二州水患,究竟如何情形,先前往觀察一週,才可定見。”帝堯道:“能夠如此,亦見汝之慎重。汝可即日前往察看。”孔壬答應退出,自往各處去考察。
過了數月,方才回來奏道:“小臣已往各處看過,大約這次水患,是上面湖底淤淺之故。湖底淤淺則容受不多,只有往外面漲溢,這是一定之理。所以小臣的愚見,治水者先清其源,必須往上流疏浚,以治它的根本,方才可以奏效;若徒從下流設法,是無益的。況且下流三面,都是崇山包圍,更無法可想,不知帝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