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一生孝慈仁義,你的親生兒子壯年夭折,你的親生孫兒被殺戮殆盡,大明江山被那逆臣奸賊鳩佔鵲巢,宿州馬氏後族宗房抄家滅門。”“嗚……,真痛啊!祖母……,祖母,救救我……”

馬後心中大慟,臉色更加蒼白,幾乎斜坐不住,孫宇和崔氏趕緊上前,兩人一人一邊將馬皇后扶住,卻覺手中溼滑,中衣已是溼透。孫宇見主子又如陷入夢魘之中,也顧不得其他,連聲叫喚,馬後方才清醒過來。崔氏趕忙著喝下一杯早已準備好的溫水,馬後這才稍許穩定下來。

這位曾追隨洪武帝厲兵秣馬,平定天下的馬皇后,還從未有如此失態之時,孫宇兩人心中惶恐,卻是不敢多問,又服侍著馬後洗臉更衣,見其已是如常,方才大定。

此時暖閣外卻響起急促的腳步聲,這樣的情形在講究秩序端莊的中宮還卻是少見,崔氏看了眼馬後和孫宇,趕緊出去。片刻崔氏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帶著幾許喜氣:“娘娘,東宮那邊來信了,呂妃子時誕下一子,母子平安,聖上已經得信了,怕影響娘娘休息,讓東宮的人緩些來報。”

“喜信到的時候,聖上還在批摺子,大喜過望,即刻就賜名了。”崔氏一氣兒說完後,卻是半響沒有回應,她有些詫異,方向孫宇望去,只見孫宇亦是搖頭。

本應是喜氣洋洋的氣氛霎時變得幾分詭異,過了片刻,馬後的聲音響起,有些許遲疑,帶了些微的顫音“聖上;……,賜何名?”“回娘娘的話,聖上賜名上允下炆。”(2)

馬皇后如中雷擊,身上一陣顫慄,幾近暈厥。孫宇崔氏大駭,連忙撲了上去,剛要叫人傳太醫,卻被馬後微弱的聲音叫住:“半個時辰後再叫太醫,今日之事不許外傳。”

卯時,一絲曙光剛隱隱約約的照射進紫禁城牆,坤寧宮殿宇頂上的垂脊獸微微發亮。太醫院令李良賢擦著汗帶著幾個太醫出了東暖閣時,方才見坤寧宮中殿已是站滿了等待訊息的人,乾清宮的,東宮的,各娘娘宮中的。李良賢見那打頭一位居然是乾清宮司印大太監趙明,哪裡敢怠慢,戰戰兢兢的彙報了皇后的病情。

洪武十年冬月,馬皇后病,臘月,移駕雞鳴山別院養疾;景仁宮李妃冊封淑妃,代攝六宮事。

作者有話要說: (1),歷史上的馬皇后逝世於洪武十五年“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明史列傳第一 后妃》)。我從來認為拒醫一說太不合理,正史中的馬皇后太過聖母了,還是人嗎?

(2),建文帝生於洪武十年,本是既非嫡也非長,孰料造化弄人啊,一聲嘆息

(3),“淑妃李氏(李淑妃),壽州人。父傑(李傑),洪武初,以廣武衛指揮北征,卒於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明史列傳第一 后妃》)我就做那歷史小蝴蝶,翅膀一扇,李淑妃提早上位鳥。

☆、宿州馬家二三事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三辰時,京師南京城的街道已是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門前貼上了桃符和春聯。或許是格外珍惜連年戰爭後難得的安寧,或許是為了犒勞一年到頭的辛苦勞作,洪武年間江南的百姓就開始形成元旦(1)期間從“放魂”到“收魂”(2)長達半月之久的遊樂習俗,一直從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八。

京城的大街小巷穿梭著各式轎子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等,或是拜年的,或是趕廟會的,不到午時,茶館酒肆已是爆滿,唱曲兒的,談古的,說因果的,鬥九翻牌的,端的是歌舞昇平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只有那些細心和有心的人卻發現南京城最近幾天的異樣,坐落在裡坊街巷的那些個官宦之家(3)卻是一反常態的低調清冷,更別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