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李靜思這個巡撫也乾脆做了悶嘴葫蘆。

他沒有想到,今天反而是寧澤光這個軍方高層,主動找了個機會跟他提這件事。

“寧參議可是擔心建省之後,我等清理軍方的產業?”這句話剛到嘴邊,李靜思就覺得這太過於露骨,於是又咽了下去。

“寧參議說得對,遼東能有今天,貴部功不可沒,這一點不光是我,遼東的百萬生民也是同樣看的。若沒有貴部驅逐建奴,光復河山,將遼民解救於倒懸,如今哪裡又還有我等說話的地方?”仔細又斟酌了片刻之後,李靜思換了一種說法,“因為建奴的荼毒,遼東之前疲敝不堪,大軍要養活自己,也不得不行一些非常手段……”

“多謝巡撫大人,有巡撫大人這句話,我們倒也沒什麼委屈的了……”寧澤光又是對李靜思輕輕一揖,“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遼東已經大體平定,內閣大概也是打算把它變成真正的行省,以後恐怕就稱不上是非常之時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內閣要在遼東施行王化,把這裡變成王土,我們上上下下是極其贊成的,只是現在……哎,重重非常之事已經做了太多,算得上積重難返了。就算我們現在有心要清理,恐怕也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夠清理完畢,還請巡撫多多體諒一下。”

雖然他說得很含蓄,但是李靜思已經明白了對方的用意,他們是眼見建省之事已經迫在眉睫,軍隊在遼東的影響力即將大幅下滑,於是就打算讓自己現在不要把軍方的這些事往上報上去,同時在建省之後能夠繼續對軍方的產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們跟自己的保證是讓一大批涉事的軍官退伍,同時以後逐步清理類似的事。這種保證看上去倒是合情合理,不過天知道建省以後他們會不會做?

從軍方這幾年來盛氣凌人的態度來看,以後他們會馬上改變態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再說了,大利當前,又有誰會輕易放棄?自己現在如果做出一個承諾,而以後軍方卻仍舊沒有什麼收斂的話,到時候苦的人不就是自己?

這個要求可沒有這麼好答應啊,他真的不想牽涉到內閣和遼東軍兩個龐然大物的爭鬥裡面去。如果牽涉進去了,縱使自己是巡撫這樣等級的高官,也絕對不會有什麼好處。

“要體諒,我當然是能夠體諒的,貴部如此大功,就算不得已之下有什麼非常之事,那也無傷大雅。”他的回答越發謹慎,“只是,我是地方官,若是中樞有什麼命令的話,我也不好不做。再說了,我到時候到底是如何安排,京裡現在也沒有傳來一個準信,所以寧參議,很多時候,我都是有心無力啊……”

李靜思這一番剖白,一個勁地表示自己不樂意追究軍方以前做的事情,只有等到內閣有令的情況下才會這麼做。他把自己的責任全撇開了,同時卻也沒做出任何承諾。

這樣的答覆他也不知道軍方到底滿意不滿意,所以心裡有些忐忑,畢竟威風赫赫的紀國公可是在旁邊看著的。

“李巡撫,其實這些年來,你身為遼東巡撫卻一籌莫展,心裡恐怕還是有些怨氣的……雖然我們對大人並沒有任何不敬,但是有時候確實做了不少越俎代庖的事情,沒辦法,誰叫現在遼東民政體制根本還沒健全呢?不過大人大可以放心,建省之後,遼東的民政和官府衙門都會一一健全的,治安、商業都會讓民政機關來處理,這種事我等以後不會做了,我等還會約束部下,不讓他們給大人為難。”寧參議的表情還是沒有任何變化,也不知道到底滿意不滿意這個答覆,反而給出了這一系列的保證,“這些年來,大人若有什麼地方對我們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