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己的耳朵。而董賢雖然內心極為高興,但由於事出突然,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時忽然中常侍王閎進言:“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非陛下所私有。陛下上承宗廟,應該傳授子孫,世世相繼,天子豈能出戏言!”哀帝當下十分惱怒,竟將王閎趕了出去。王太后聽說此事,代王閎向哀帝道歉,哀帝才慢慢平息了怒氣。可能後來他仔細想想也覺得自己當時說的那句話有點太出格了吧,因此就沒有重提禪位的話題。
哀帝因縱慾過度,不久一病不起,元壽二年六月去世。只有二十六歲,在位僅六年。董賢雖對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習事務,當王太后召董賢問喪事該如何排程時,他一時對答不出。王太后便命王莽入宮幫助董賢治理喪事,這又給了王莽一個撈取政治資本的大好機會。王莽入朝,先不說喪事如何辦理,而是先順應人心,罷黜了董賢,他首先對王太后說董賢無功無德,不應尸位素餐,接著禁止董賢出入宮殿。董賢驚惶失措,站在大門前,脫官帽,赤雙腳,向內謝罪。不久王莽假太后命令,收走皇帝璽綬,董賢這個現任大司馬就像嚇傻了一樣,一任王莽作為,任憑宰割,後來董賢自思王莽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他,還不如自盡,董妻情願同死,兩人抱頭對哭一場,先後自殺。其不敢報喪,悄悄將董賢夫婦棺殮,趁夜埋葬。此事被王莽聽到,懷疑他詐死,命有司開棺驗屍。因為董賢棺用沙金畫棺材,塗上了四時之色,左蒼龍,右白虎,上面還鑲上了金銀打製的日月之像,穿的是玉片做的衣服,四周是珍珠滿綴的棺壁,王莽便指責他借越王制,把董賢的屍體拖出棺外,剝去衣服飾物,用草蓆裹起來,埋在了獄中。家屬俱受牽連,家產抄封,約值錢四十三萬紹。然後王莽才料理了哀帝的喪事。這時的王莽實際上已獨掌漢的大權,王莽與王太后商議,迎立中山王箕子即位,是為漢平帝。
當時平帝只有九歲,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聽政。王莽位居首輔,一切政令,都出自王莽。因為太皇太后王氏,已被王莽哄得團團轉:王莽將皇太后趙氏貶為孝成皇后,令皇后傅氏徙居桂宮。又追貶傅太后為定陶共王母,貶丁太后為丁姬,接著再廢傅太后、趙皇后為庶人,二人後皆自殺。丁、傅兩家親屬都被免去官職,流放蠻荒之地。這些做法使得王太后是滿心歡喜,以為王莽替她出了口惡氣,其實這是王莽在為自己以後進一步奪取政權掃清道路。
小心翼翼爭朝權
朝廷中的正直大臣,見王莽專權,貶降太后,擅立新君,漸無人臣之禮,大多數陸續辭職引退;在朝的官員,多趨炎附勢,尤其是歷任三朝的大司徒孔光,竟去揣摩王莽的心意,奉承王莽。不過,王莽自己也很明智,他知道自己多半是靠了太皇太后王氏的信任才得以獨攬大權的,人心其實並未收攏。於是王莽想出一個辦法,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訴地方長官,讓他買通塞外蠻夷,假稱越裳氏,獻入白色雉雞。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塞外果有蠻人入朝,說是由於仰羨漢朝德儀,特來入獻白雉一隻。王莽一聽,非常高興,立即稟告了王太后,把這隻白雉送到了宗廟裡。原來,周朝成王的時候,越裳氏也曾來中原獻白雉,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輔佐幼主的周公,才買通塞外蠻夷來漢獻雉。其實群臣都知是王莽所為,但誰也不願揭破,反而仰承王莽的意思,說大司馬王莽安定漢朝,當加為安漢公。太皇太后即日下詔,王莽故作姿態,上表一再辭謝,並要求加封迎立平帝有功的孔光等人,自己最後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