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何方神聖。除卻和裴寧如出一轍的冷淡之外,就連這說話不客氣也是一模一樣,必然是其長兄刑部員外郎裴寬無疑!
儘管還有黑壓壓一大片人在外頭等候,見了自己和張簡出來,很多人都露出了羨慕嫉妒恨的表情,但這並非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杜士儀只能邀了張簡一同出宮。張簡提到具保之事,杜士儀知道他這宣州人士在京城也不認識幾個人,當即便滿口答應了,又指點了張簡再去畢國公竇宅找竇十郎具保。等到回了平康坊崔宅,他得知敦化坊殷夫人來訪,十三娘正在客舍待客,連忙趕了過去。
尚在門外,他就聽到裡頭傳來了殷夫人那和藹慈祥的聲音:“你既然有這樣的毅力,何愁經史不通,書法不成?你先按照我的法子臨帖,我回頭給你送兩當年我年輕時臨過的帖子來,至於經史,先看春秋,記住一定要兼讀《左傳》、《公羊》、《穀梁》,至於其他史書,相比《春秋》不可同日而語。而三禮更需領悟,來日你若有空,可至敦化坊顏宅,或是通化坊殷宅……”
聽到杜十三娘又驚又喜連聲道謝,殷夫人則是含笑繼續指點,杜士儀不禁在門前站住了。顏真定這樣的奇女子肯指點杜十三娘,他心頭最大的擔憂便可盡去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七十二章借刀殺人
read_content_up;
戶部集閱解納文狀那一天的盛況過後,藉著互相具保的機會,無論明經抑或進士,各鄉舉子們的互相走動一時變得極其勤快。至少杜士儀每日傍晚從外頭回來,就會從赤畢等人口中得知,今日又有多少人具帖來拜,又有多少人送上詩賦等等。具帖來拜的還能放在一邊,可送上詩賦的,他卻不能一概不理,需得趁夜挑選一些可以回覆的,用婉轉的詩賦唱和送回。
當然,別人是否會藉此揚名,那就不是他能夠考慮的事情了。
倘若說為求京兆府解送的人每年都會千方百計到權門之前行卷干謁,那麼十月到正月省試的情形,比其他時節何止誇張一倍。無論是朝中宰相如宋璟蘇頲的府邸,抑或是姜皎竇希瓘這樣勳戚貴幸,再或者是玉真觀金仙觀那樣最得天子信賴的公主,全都是請謁者如林,獻書者如雲。
讚頌這些王公權貴名臣的詩賦贊表,杜士儀曾經有幸在剛剛以進諫天子有功,改封了寧王的李憲那兒瞧見過如同小山似的一堆。儘管中間不少都是裝裱極其精美,可那些家奴之流只是粗暴地將值錢的犀角軸楠木軸甚至玉軸等等抽出來,然後將那些精心潤飾了文字的紙卷送到廚下充當柴火,根本沒打算送到李憲跟前。就算發現杜士儀看見這一幕,一個負責處置這些墨卷的家奴也只是滿不在乎地笑笑而已。
“都是些不能吃也不能用的東西,留著也礙事佔地方,還不如送到廚下,至少還能物盡其用。”
對於這種情況,杜士儀知道不是眼下自己能夠多言的,更何況就是提醒那些士子,如此干謁行卷之風也不可能得到遏制。對於盧望之曾提醒過的名次內定之事,他心裡固然時刻思量,但無論在哪家飲宴都從不提起。然而,一反從前席問妙語連珠只談風月,如今他聲名既著,席問更多時候只留心那些國政要聞,以及各處傳言,牢牢記在心中。
因而,當王毛仲因萬騎將軍馬崇殺人事請託裴寧長兄裴寬卻遭拒的訊息確認了之後,他便邀了張簡在平康坊內此前姜四郎姜度請過一次的王七娘家飲宴。這一次,豔冠京城的楚蓮香並未親自相陪,但王七娘還是精心挑選了兩個姿色不俗的豔妓在旁陪酒。
張簡最初不明白杜士儀相請自己的用意,然則酒酣之際,當杜士儀說到在寧王宅中,見堆積如山的墨卷被人拆去值錢的軸頭後送入廚下燒火,曾經節衣縮食各處干謁行卷的他頓時感同身受。如今他聲名鵲起,能夠出入不少豪門,再加上入了等第今科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