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都是安放在城頭,用於守城啊,什麼時候竟能裝到船上了?難道這姓任的小子不怕開炮時船震散了架嗎?
除了公主號以外,其他的船上火炮也不少,當然因為船隻結構的原因,普通的大明船隻上無法安裝紅衣大炮,但是卻安裝了許多的大火銃。據沈廷揚瞭解,整支艦隊上,大小火銃就有五百門之多!
這還不算岱山士兵手中的火槍,據和任思齊聊天時得知,整個岱山軍中有火槍兵三千。這倒也沒什麼讓人奇怪的,因為明軍中使用火器已經非常普遍,就拿江南的明軍來說,軍中也都裝備著大量的火器。
可是火器和火器也是不同的。起碼在沈廷揚的眼裡,岱山軍的火槍兵和其他明軍火槍手就不一樣。
火槍的形狀倒是沒什麼太大差別,可是岱山軍的火槍手卻對手中的火槍極為愛惜。
沈廷揚注意到,每個火槍手腰間都有一塊棉布,閒下來的時候,他們會把火槍抱在懷裡,細細的擦拭火槍,不管是槍外還是槍膛,都擦拭的乾乾淨淨。
看著他們那專注的神情,侍候自己的火槍比侍候他們的孃老子還細心。
這樣一支軍隊,讓沈廷揚感覺心驚之餘,又非常的振奮。有這樣一支軍隊在,也許朝廷還有希望!
在大軍紮營之時,早有人把訊息報告給了鎮江。一支大軍駐紮在鎮江江邊,鎮江官府不可能不聞不問。
鎮江知府親自帶人來到了江邊,詢問岱山軍的來意。
鎮江知府李韜,河南中牟人士。天啟年間三甲進士出身,二十年來從七品知縣升到了五品知府。
當得知一支船隊來到鎮江,李知府就是一驚。當然不是害怕來的是敵人,現在整個江南還是大明的天下,根本不可能有軍隊無聲無息的來到鎮江。
讓李知府心驚的是,有軍隊過來,就意味著麻煩。
明末的軍隊可以說是軍紀最差的軍隊了,燒殺搶掠、**婦女,這樣的事情他們沒少幹。就在幾個月前,一江之隔,江北軍閥高傑羨慕揚州的繁華,帶著軍隊來到揚州,揚州的官府當然不願讓他入城,於是高傑便在城外燒殺搶掠。
後來內閣大學士史可法親自前去安撫,高傑才答應不進揚州城。
現在一支軍隊來到了鎮江,李知府怎麼能不心驚!(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兵南來
面對鎮江知府,任思齊很客氣,告訴他自己是奉旨而來,佈置長江防線。
可是聖旨上是要求任思齊率軍前往南京,要不然李知府也不可能不知道有一支軍隊會在鎮江停留。於是任思齊又向他解釋了停在鎮江的原因。
李知府半信半疑,直到在營中的沈廷揚對他解釋一番,他才理解了任思齊的做法,卻也為任思齊的膽大妄為而震驚。聖旨上是讓他到南京,他卻停在鎮江,這不是抗旨不尊嗎?
可是想想江北的各軍閥,李知府倒也理解了任思齊這種不算太過分的做法。現在的朝廷,對武將的掌控已經到了最低點。
和沈廷揚寒暄了一會兒,邀請沈廷揚去鎮江做客被拒絕後,李知府便回了鎮江。在臨走之時,他要求任思齊控制軍隊不可騷擾百姓,得到任思齊承諾後,便放心的去了。
下午時分,便有一隊百姓在鎮江府差役的帶領下來到了江邊,為岱山軍送上了犒軍之物,牛羊米酒應有盡有,任思齊爽快的收了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鎮江知府天天處於膽戰心驚之中,生怕岱山軍在鎮江惹出事來。
讓他欣慰的是,岱山軍軍紀還算嚴明,沒有士兵私自上岸亂逛。正當李知府就要放下心來時,卻忽然有人來報,說岱山軍士兵在江上肆意攔截船隻,把鎮江附近江邊的船隻都搶奪了去,這讓李知府大吃一驚!派人去質問之時,卻被告知這是軍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