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所以三娘剛剛在太后娘娘面前那麼說,並不是寄希望於太后最後能駁斥了禮親王妃,而僅僅是想要從太后那裡討一個態度罷了。

這件事情的關鍵還是禮親王妃,必須要禮親王妃自己打消了這個念頭才行。

王妃即便是再想要王璟娶惠安縣主,卻不得不考慮太后這個皇室尊長的態度,若是她明明知道太后對這樁婚事不是特別贊同,最後還拿出來說的話,那就不是禮親王妃了。

為尊為長者,即便是一句話也不說,聰明的下屬和後輩也應該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所以三娘其實只是想要讓禮親王妃最後沒有辦法開這個口。

但是還需要一個人將太后娘娘的態度透露給禮親王妃。

在皇宮中求生存的人,自有她們的一套生存法則。

比方說,上面主子的意思,該不該透露出去,該透露出去多少,是有一定的規矩的,坐到了春嬤嬤這樣一個位置的人,自然是心中有一杆稱。

有些事情,是打死了也不能說出去的。這是為人奴婢的本分。

但是有些事情必須適當的透露出去,而讓下面的人知道上位者的態度,好辦事情。這樣主子們的心裡舒坦了,下面的人也會記著這個好心提點之人的好。這是互利互惠的好事。

剛剛三娘說的關於惠安郡主的婚事的事情。恰恰就屬於可以透露出去的那一種。

春嬤嬤將太后對這件事的態度告訴了禮親王妃,即在禮親王妃面前得了好,又能讓禮親王妃不影響太后的心情。這種事情,春嬤嬤平日裡沒有少做。

三娘從來就不會指望她與春嬤嬤這種由人牽線而建立起來的融洽關係,會在關鍵時候讓春嬤嬤不顧主子和她自己本身的利益而站在她的一邊。

即便是為了她而開罪禮親王妃春嬤嬤也是絕對不可能去做的。

她與春嬤嬤沒有那麼深的牽扯,三娘也沒有那麼自戀。

懂得怎麼樣讓兩方互惠互利才是用人的長久之計。

春嬤嬤自然也是十分樂意當這個好人的。

如此,王璟的婚事問題才算得上是圓滿的解決了。

三娘正要往正殿裡去見太后和老王妃。轉眼卻是見又有一行人進了慈安宮。

春嬤嬤趕緊迎了上去,笑道:“太妃娘娘,您不是身子不適麼?太后娘娘讓您多休息,您怎麼過來了?”

來的那一行人,為首的是一個身穿玄色繡金鳳袍的婦人。這種顏色的衣裳,一般都顯老氣,年紀太輕的人一般又壓不住,但是穿在這婦人身上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聽說靜太妃當年還是先皇的貴妃的時候。也是豔冠後宮的人物,如今美人雖然早已遲暮,但是五官當中還是隱約能見當初的豔色。難得的是身為寵妃居然能與正宮皇后相處融洽。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靜太妃容貌雖然好,但是卻是不愛說話的性子,三娘以前在太后的宮中見到她的兩次,她都是在一旁坐著,聽太后與老王妃說話,不怎麼插嘴。但是太后對她卻一直和顏悅色,即便她不開口也不會將她忽視在一邊。

三娘不敢怠慢,忙上前去給靜太妃請安。

靜太妃鳳眸在三孃的身上一掃,略略點頭:“你是阿媛的孫媳婦,我記得你。”說著也不等三娘說什麼。便徑直往太后的殿裡去了。

三娘只得跟在她身後進去。

太后見了靜太妃來了很是高興:“剛剛還與她們說起你呢,你就來了。你不是身子不適嗎?怎麼又過來了?”

靜太妃朝太后行了一禮,起身才道:“躺了一會兒,更不舒服了,想了想還是起來走走,或許會好一些。”

殿裡的另外幾位後來的夫人原本正要告退。見太妃來了,便行了禮才相伴著退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