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由樂了:“小子,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岳飛,字鵬舉!”小孩道。
“靠!”趙晉立馬愣在當場……
正文 第六十三章 錯亂的歷史
趙晉實在是不敢相信,眼前的小孩竟是前世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雖然趙晉前世看YY小說看得不少,但是穿越到了平行世界之後,所有的因素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至少自己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遇到一個熟悉的古代人物!但是眼前的小孩……
前世的岳飛,可是趙晉十分崇拜的人物:
岳飛(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軍事家、抗金名將。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今安陽市)湯陰永和鄉孝悌里人(今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裡的菜園鎮程崗村)。
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可是,**的北宋統治集團,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趙佶、欽宗趙桓被擄走後,繼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頭目趙構,同樣是個投降派。他偏安於江南一地,沉醉於歌舞逸樂之中,沒有真正組織抗金民族戰爭並把它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檜等投降派,透過他們出面進行一系列議和投降活動;一面則利用宗澤、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抵擋金軍的凌厲攻勢,以保住他的皇帝寶座和積累屈膝求和的資本。
到了十二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東自江淮、西至陝西一線的宋、金雙方對峙的軍事分界線形成後,趙構、秦檜統治集團,實際上已經成了南宋抗金斗爭最大絆腳石;反過來,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則成了趙構、秦檜投降派活動的最大障礙。南宋朝廷內部抗戰派與投降派的鬥爭,日趨尖銳。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yu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紹興九年)夏,金兀朮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擋的反擊”,他一直準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