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萬英鎊的戰爭賠款。進攻緬甸,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帝國雖然在海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戰船並不能在陸地上行走,想要徹底的控制緬甸,時間上不允許。

楊將軍的雲煙,會讓帝國沒有資金維持在緬甸的戰爭,一旦前線的補給不足,潰敗會蔓延的!”

誰也不是傻子,楊猛的目的,亞希伯恩大體能猜測的到。無非是削弱清國和英吉利,但與清國聯手對付楊將軍。亞希伯恩也在第一時間給否定了。

這或許是清國的一個計謀,萬一清國是想借機得到帝國的軍事援助怎麼辦?一個有上億人口的大國,擁有了先進的武器,這對帝國在亞洲的佈局是極為不利的。

“勳爵,那我們要怎麼應對呢?”

接連的兩個計策,都被否決,史密斯也沒了什麼好主意,只能把目光轉向了亞希伯恩。

“不應對!

讓帝國的亞洲艦隊開到廣州附近,遠離他們的炮臺就好,東印度公司的戰船,也加入這個序列,雖然不能開戰,但是調動海軍在清國外海遊弋,我們還是可以做到的,至少要有一個三十艘以上的艦隊!”

說完了這個亞希伯恩也閉上了眼睛,無論是與清國開戰,還是與緬甸開戰,對帝國來說雖然有好處,但付出的代價太大,而這兩方面的戰局,都是楊將軍所期待的,這個時候,開戰是最壞的選擇,威懾、逼迫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次亞希伯恩的目標,極不是清國,也不是楊將軍,而是與英吉利一樣的歐美國家,只要帝國的艦隊做出開戰的姿勢,想必為了龐大的經濟利益,這些人會對那個瘋子楊將軍施壓吧?

一旦這個楊將軍固執己見,那雲煙就會成為各國的目標,歐美各國合力對清國開戰,這個結果才是最好的。

與楊猛最壞的猜測一樣,亞希伯恩也利用了雲煙,御使利益,也是亞希伯恩最精通的手段,只有利益才是最終的武器,戰爭只是謀求利益的手段而已。

“三爺,據暗影來報,英吉利的三艘戰船在外海集結。”

第二天,丁泰辰給楊猛帶來了一個極為不妙的訊息,一夜的時間,三艘戰船,難道英吉利真想開戰?

“三艘?外海?

讓船廠那邊加強戒備,火炮安排到預定的位置,隨時準備開戰!”

英吉利不會這麼魯莽,難道是東印度公司的艦隊?也不可能!有亞希伯恩這個老狐狸在,英吉利是不會擅自開戰的,再說了單方面與大清開戰,楊將軍並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和決心。

脅迫!沉思了片刻,楊猛也得出了答案,這個被後世的大國玩爛的手段,無疑是極為高明的,阻斷雲煙的商路,讓列強各國,將目光聚集在緊缺的雲煙之上,這亞希伯恩的手段不簡單。

看來英吉利根本沒有開戰的念頭,維持原狀就是亞希伯恩的目的,這對楊猛來說也不算是什麼壞事兒,他所需要的也是時間。

但是讓英吉利這麼一頭海上巨獸在身畔虎視眈眈,楊猛還是不放心的,這一句雖說讓亞希伯恩佔據了先手,但他也不會輕易言敗的。

“泰辰,知會滇西的馬青虎,讓藍旗軍出動,扮作緬軍對英軍進行大規模的騷擾,喬孤乃那邊也是一樣。

讓滇西的丁叔,聯絡一下緬王,看看他有沒有實力,吞下一批槍炮,價格儘量往上走,絕對不能降價,翻個三五番就差不多了!”

既然英吉利不想開戰,楊猛就要挑起戰爭,開不開戰,並不是幾個人說了算的,緬國的挑釁,勢必會引起英吉利的反擊,越打規模越大,這就是戰爭。

“三爺,那些戰船?”

“不去管他,想必亞希伯恩今天還會來見我的,為了英吉利的利益,他也不會開戰的,那只是個威懾而已,不必放在心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