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人或者他的團隊,可以挨個去敲宿舍門,或是闖進自習的教室,普及自己的競選綱領,贏得支援和簽名,如草船借箭。

這種“掃樓”拉票的方式,像學生會主席的選舉,更像是社團在學期伊始的招新。

大學生競選的好處是封閉,壞處也是封閉,任何一點動靜都會被迅速放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到教導處。小金被學校規勸,幾乎同時,他的父母也被他要參選的事情嚇著了,極力阻止。

在宣告參選後不久,小金寫下保證書:

“我承諾不謀求以群眾聯名推薦方式成為候選人,參加海淀區人大代表選舉。”

小金措辭微妙,有暗藏的潛臺詞,不知道保證書那頭的人看出沒有,他狡黠地暗示:他只保證自己不去攛掇和拉票,如果有其他人推薦他參選,幫他謀劃,那選舉之路還是可以重新再來。

廣東的小葉也參選。他還是個大學生,給自己的標籤是“行動主義公民”。

8月初,他開始徵集聯合推薦表上的簽名,很快就徵集到了1000個簽名。他說:“我收集的1000個簽名,問50個人,可能會有1個人不支援。有三分之一可能會覺得這個事情意義不是很大,但可以去嘗試;有三分之一就覺得這個事情意義很大,但是你根本不可能成功……同學會覺得,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學校的,那就支援一下吧。”

何兆武先生在《上學記》中也提到,從小學到大學,學生的政治傾向定量分析大概是這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是非常積極的,他們是“專業戶”,政治運動活動家,國民黨稱他們為“職業學生”;大概有十分之一二的同學是積極擁護的;有一半左右的同學基本贊成,是跟著走的;有十分之一是專門唸書;還有十分之一是反對的。——那是在解放前,看起來和現在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小葉能夠獲得如此多的選票,大概和他綱領務實和貼合同學們的實際有關。

他透過前期的調查,提出的參選綱領包括:更新和及時維修圖書館的電腦、讓校河更清澈、加強對腳踏車和宿舍物品的安保工作、改善飯堂菜的質量等等。

這些聽起來像是學校後勤職工大會的會議精神和指示,也像競選班幹部時臨時攢的競選詞。儘管沒有涉及什麼意識形態的大是大非,學校還是非常警覺,幾次約談,最後候選人名單裡也沒有他。

小葉最後還是走完了程式,以正式競選人之外“另選他人”的形式繼續參選,最後得了八百多票,雖然票數不夠落選了,但已經是今年參選的大學生中獲得最多票數的人了。

小葉雖然落選,可還是一直關注著選舉。他發現,在廣州的選舉中,不少高校學生把票投給了Laughing哥(港劇《學警狙擊》中的角色)、路飛(動畫《海賊王》裡的主角)。甚至廣州大學因為投給Laughing哥的票太多,導致重選。

小葉不願意歸咎為大學生的玩世不恭和政治冷漠,而寧願視其為無聲的抗議,他說:“根本不瞭解候選人,叫我們怎麼投票呢?與其被玩弄,不如玩弄之,或是很多學生的想法。”

湖北的小吳一直在直播著自己的參選過程。

小吳是看到微博上很多獨立候選人參選,被熱血沸騰,看到他們遭受限制和責難,又憤慨憂心。他覺得這條路走得這麼艱難,是因為走的人太少,於是決定同行。

決定參選的時候,小吳很堅定興奮,可卻莽莽撞撞懵懵懂懂,不知道去找校方的什麼機構能拿到10人聯名推薦的表,不知道怎麼去徵集聯名,不知道怎麼印製海報,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在海報上介紹自己。

他參選的時候離正式選舉已經不到一個月了,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從索要推薦表,到教學樓前發海報拉選票。他在終於獲得微小的成功和勝利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