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的他,文章成熟而不失慷慨:
“在今天這個社會戾氣已經高度發酵,‘改革已死’的絕望情緒已經開始在許多人心中蔓延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要參選人大代表?
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我們責無旁貸。
有人說,你們參選人大代表能改變什麼?我說,我們改變的是人心。
今天,我們並不求當選,我們求的是表達,我們不求能成為劇院裡的主角,但是至少要做一個成功的小丑。
……
是的,我相信我們會遇到困難和阻礙,但是我相信我們也一定會收穫更多的鮮花和掌聲。我們沒有理由悲觀,也沒有資格悲觀,我們只能義無反顧。”
文章被閱讀了將近3000次,分享了1200多次。留言的都是同齡大學生們,一半是說:“加油!”“這個要頂!”;剩下的,又有一半是潑些善意的冷水,說他做夢。
小金是這所重點大學裡不大安定的學生,常上Twitter,熟悉黨史,看書寫作常常宏大敘事,援引民國紀事,早早脫離了喊打喊殺的初級憤青階段。他頻繁地在人人網上發表日誌,成為某些大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今年年中開始,他覺得文章救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滿足於發寫檄文,而到了開始行動的時候。今年五月份,江西新餘女工劉萍參選人大代表的事情引起波瀾,他和幾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起,組成了“公民觀察團”去圍觀,他們被扣留了幾天之後,被禮貌地送走,像對待離家出走的小孩一樣。
已經嘗過無功而返的小金,當然不會被同學的這些冷水打消念頭。今年雖然因為微博上出現了很多自薦的獨立競選人,讓人大代表選舉變得異常熱鬧,許多媒體稱為“中國公民選舉元年”,連圍觀者都被感染,有了“時間開始了”的激動。但小金非常清楚,這種開闢鴻蒙的激動只是假象。
是記憶撒了謊,八年前的人大選舉,人們熱情同樣高漲,當時,清華大三本科生就在BBS上發表競選宣言:
“我們仍然在路上/歷史是個不動聲色的看客,它總是步履匆匆,從不為某個人駐足留戀/人類政治文明的步伐,一刻也沒有休停,它誰也不等,也在不斷地往前走……/我們仍然在路上/我們的選舉正走向日益寬闊的光明之途/讓我們的代表傳遞選民們的意志/我們仍然在路上……”
那一年,據不完全統計,北京高校已經有7名學生宣佈將參加海淀區人大代表的競選。
今年,北京高校只有小金一個自薦的代表。
前人擂鼓張旗,可也沒走多遠,小金幾乎是向著已知的失敗前行,但是他非常願意嘗試,他說:“中國的選舉制度,決定了大學生是最適合參選的群體。”
大學生參選人大代表有兩個優勢。第一是對網路的運用。美國甚至中國臺灣地區的競選廣告總是深入人心,而廣告的宣傳作用在實際競選過程中,對票數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在大陸的選舉中,即使在網路上釋出一些影片,在馬路上貼一些海報,面對的也不一定是你選區的選民,所以宣傳幾乎是失效的。
可是,大學生有聯絡同學情感的人人網,也有校內BBS,訊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傳播很快,分享和討論很快就擴散開來,競選的大學生和他的選民之間的關係簡直像直接面對面的。所以競選的宣傳很容易就能起到效果。
第二個優勢是容易直接拉票。居民選舉,可以在單位登記,也可以在戶口所在地登記。為了圖省事,大部分人都選擇在單位登記。
拉票拜票的參選人,有的想直接和選民交流,在小區挨個敲住戶的門,要麼被轟出去,好不容易敲開了,住戶們往往也不屬於一個單位,不是自己的選民。
而在大學,這種“掃樓”則容易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