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靜靜地佇立在一旁,身姿挺拔卻又透著幾分內斂的威嚴,他目光沉穩地望向朱厚照,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卻不動聲色。

其實,他也在不動聲色地等待朱厚照的回覆,時間仿若在這一刻凝滯,空氣裡瀰漫著一絲微妙的緊張氣息。不過,他並不著急,在他看來,當下這局面,正是朱厚照這位皇帝展現其 “愛民如子” 形象的絕佳契機。如若朱厚照不願順應民意,那麼他此前那些信誓旦旦提及的 “民生艱難” 以及 “體諒民困” 之類的慷慨言辭,豈不是瞬間淪為笑柄,被朝堂內外、市井坊間所詬病?

一時間,君臣二人就這般僵持著,暖閣內陷入了一片深沉的沉默之中。唯有從窗外照入屋內的光影在牆壁上,也不是那麼亮,但是就這也似在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刻的凝重。

片刻之後,果不其然,正如楊廷和所料想的那般,朱厚照打破了僵局,緩緩開口表態。朱厚照微微抬起頭,目光與楊廷和交匯,輕聲說道:“先生,朕知道了。” 那語氣裡透著些許無奈,又仿若帶著幾分思索後的妥協。

此時,蘇進一直立於一旁,冷眼旁觀著這一切。見魏彬、陳敬、張大順等人皆垂首不語,他心中暗自冷哼一聲,似是瞧不上這些人的謹小慎微。

旋即,他上前一步,衝著朱厚照拱手行禮,而後直言不諱地說道:“主子爺,此乃祖宗舊制,過往多年施行下來都毫無妨礙,怎麼到了您這兒,反倒要更改了呢?” 話語間雖有恭敬之意,可那股子勁頭讓楊廷和看起來,這就是挑釁。

朱厚照聽聞此言,明顯一愣,顯然沒料到蘇進會在此時挺身而出,說出這番話。他下意識地再次看向楊廷和,眼神裡帶著幾分探尋,又仿若在尋求某種支撐。

楊廷和卻仿若早有預料,神色依舊平和,並未因蘇進的頂撞而有絲毫生氣的跡象。他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禮,而後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難道忘了剛剛回宮時所言百姓民生困苦,當體諒民生之事了嗎?陛下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滿朝文武誰人不知陛下體天格物、愛民如子之心?” 言辭之間,巧妙地將朱厚照的話語 “堵” 了回去,卻又讓人挑不出錯處。

朱厚照聞言,不禁輕輕嘆口氣,臉上浮現出一抹苦笑,解釋道:“沒有這樣,朕是說過,也不曾忘記,只是累朝舊例,一時之間朕覺著無礙。” 話語裡透著幾分無力感,仿若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楊廷和見朱厚照如此回應,並未就此罷休,再次進言道:“陛下說織造是祖宗事例,只是洪武、永樂年間並無此項,天順年間亦未曾施行,惟有成化、弘治年間方才推行。憲宗、孝宗二位先帝體恤百姓、節省財物,聖明的德行和美好的政績,體現在諸多方面。陛下難不成他處皆不效仿,獨獨選取這並非盡善盡美的政策當作行事依據嗎?”

朱厚照此刻算是真正體會到了這位當朝首輔,在宦海沉浮幾十年的老牌政客的老辣與毒辣之處。念及此,朱厚照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先生容朕思慮再三。” 語氣裡帶著幾分誠懇,又仿若在給自己爭取更多思考的時間,暖閣內的氣氛依舊凝重,這場君臣之間關於祖宗舊制與民生民情的博弈,似乎才剛剛拉開帷幕。

楊廷和接著道:“陛下,臣等備員大臣,向來承蒙陛下的禮遇,不意聖明一旦有此,臣等固當引身求避,來表明不可則止的道理。但反覆思考,不是沒有能改正的希望。臣所為倦倦,不是敢於對陛下有所冒犯,而是擔心那些遭受災害的窮苦百姓,經受不住織造的騷擾,成千成百地結群而起,變成強盜,給天下帶來憂患。所以要這樣不厭其煩地向陛下陳述,亦非敢固執己見,違抗命令,冥頑不靈。所執者祖宗之法,伏望陛下遵而行之,以保宗社,勿與天下公議相違,被後世譏諷。”

朱厚照聞言總覺著這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