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姓張貢士倒了一杯酒說道:“我張璁年少之時便在家鄉以聰穎聞名,二十三歲時就考中了舉人,可是這進士我是考了七次都沒中,如今年已四十七歲,如果今年再不中不如也像那位六爺一樣,煉丹修仙去。”言畢便喝了一盅。

這位年輕的貢士安慰他說:“張兄!雖然咱們相識時間不長,但是我知道你胸懷大志,而且文章寫得也非常出色。剛才你對朝局的分析更是鞭辟入裡、頭頭是道。你以前只是時運不濟罷了。我也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可惜都沒有考中。不過幸好我家裡置辦了不少田畝,還算有些產業。如果這次依然名落孫山,那我就學學張兄你收徒辦學的方法,去講書授課吧。”

張璁感激地回應道:“多謝賢弟的寬慰和鼓勵,也許咱們今年都能夠金榜題名呢。”

年輕貢士聽後,臉上的鬱悶之色頓時消散無蹤,笑著提議道:“那我們先小酌幾杯,放鬆一下心情,然後再回去用功讀書。”

張璁點頭表示同意,並轉頭看向樓下喧鬧的人群,心中明白此時應該回到房間裡安靜思考一番。他暗自思忖著,不知道今年自己是否能夠如願以償。

宮裡面朱厚照在太廟裡看著祖宗的牌位,心裡也是感慨頗深。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宮城東南角,建造了四個獨立的廟,裡面供奉著他們老朱家的祖宗就是明仁祖、明熙祖、明懿祖、明德祖對應的就是朱元璋的爹朱五四、爺爺朱初一、曾爺爺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到了洪武九年建成了真正的太廟,實行九廟之制,此時太廟裡仍是供奉四祖。

後來朱允炆登基,把朱標追封為“興宗康皇帝”這樣將太祖高皇帝和興宗康皇帝同時祔廟,後來太宗“靖難”將朱標仍改為太子,此時九廟裡已經佔據了五個位置,等道孝宗皇帝登基,太廟裡已經沒位置了,怎麼辦?

於是就出現了大明朝的第一次禮儀之爭。

因為太廟滿了,就得有人遷出來,這叫做“祧”。當時的禮部尚書周洪謨建議把德祖、太祖列為萬世不祧之君,從懿祖開始祧,遷出來的另建祧廟。

但是吏部侍郎楊守陳為代表的大臣反對,他認為沒做過皇帝被追封都不算數,所以建議把熙祖、懿祖、德祖先祧出去。

當然孝宗最後採取了周洪謨的建議,把懿祖祧出。等到正德皇帝繼承皇位,又把熙祖祧出太廟。

現在朱厚照不知道過繼這件事要不要向熙祖、懿祖也通報一聲。

朱厚照顧不得那麼多了,他先在太廟主殿中跪了下來,說道:“不肖子厚照敬告列祖列宗,臣即皇帝位以來已一十六載,至今卻無子嗣”

,!

太廟外卻站著內閣、禮部、鴻臚寺等一眾官員,這是皇帝自從康愈後首次在公眾場合露面。雖然人員不多。

本來內閣建議朱厚照把在京的勳貴、外戚、百官也都喊過來,卻被朱厚照給否了。

楊廷和心想否了就否了吧,只是他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麼在祭祀上重來符合規矩的皇帝,痊癒後卻做出了違背禮儀的事情。

不僅楊廷和,內閣其他人也都想不明白。

“今有崇仁王長子載增,年少聰穎,明禮好學,可繼之為子,延續宗廟香火”

殿外的一眾大臣仍等待著,一會兒殿門開啟,朱厚照出來後,看見群臣說道:“傳旨崇仁王,朕登基至今,未有儲貳,其子載增聰穎好學,繼之朕子,可入住宮內,交由太后,皇后教養。”

眾人聞言行禮道:“臣等遵命。”

只見朱厚照接著說道:“朕回宮之後,不見群臣,非有其他,而是以往多被劉瑾、錢寧所誤,以至君臣意見相左。然朕回宮後,常讀《太祖實錄》,反思己言、己行,實感祖宗創業艱難,今朕禱宗廟,有肺腑之言已向祖宗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