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銀收了還得去兌換,而且比例每日都在活動,店家吃飽撐的給自己找麻煩啊!
這些官員說一說的,發現沈安沒反應,就訕訕的停了。
說起來這個拒收紙鈔他們也是受害者,只是習慣性從三司官員的角度去分析了一番。
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事兒他們的立場就該站在沈安這邊。
沈安沒好氣的道:「什麼叫做買賣不成仁義在?他們這是在砸飯碗。砸大宋的飯碗。拒收紙鈔,這是罪!」
馬丹,拒收應該是罪吧?
沈安想了想,覺得沒錯。
蔡襄嘆道:「那些官員拿著紙鈔用著不方便,就牢騷滿腹,這不還有人把紙鈔丟了進來,在門口大罵,說寧可窮困潦倒,也不肯再要紙鈔。」
「脾氣不小,火氣太大。」
沈安覺得這事兒算是內訌,「外面的商人和百姓定然是在看笑話,得儘快平息了才是。」
他恍然醒悟,原來趙曙派自己來就是為了這個啊!
作為新鮮事物的紙鈔在汴梁緩緩流動,最歡迎的大抵就是商人。
商人走南闖北,按照生意的大小,還得攜帶不少銅錢,很不方便。
紙鈔應運而生,這便是天時。
蔡襄有些擔憂的道:「此事才將爆發出來,若是置之不理,馬上就是發放俸祿的日子,有人只需在裡面一鬧騰,事情可就大了。」
官員們會集體抗議,要求俸祿裡不再發放紙鈔,否則大夥兒就撂挑子了。
三司的官員們都有些淡淡的憂傷,一是感同身受,對紙鈔喜歡不起來;二是若是官員們鬧事,三司的事情會很多,很麻煩。
「鬧事不好!」
沈安的眼中多了厲色,嚇了蔡襄一跳,「歸信侯,可不能動武啊!一旦動武,官員會離心,官員一離心,這大宋還有什麼?都散了呢!」
蔡襄看著多了些滄桑,沈安趕緊說道:「沒有的事,這是內部矛盾,哪裡就動用武力了?您想多了,安心吧。」
蔡襄的身體看著不大好,甚至比包拯還憔悴。
他點頭道:「好,老夫知道你歸信侯主意多,包相在時就說你可辦大事。而且紙鈔也是你弄出來的,三司怕是沒人比你更懂吧?」
大夥兒都點點頭。
此事弄不好就會引發官員們的不滿,弄不好就會成為炮灰,所以沒人願意接手。
官家派了沈安來,大抵也是覺得只有他不會顧忌這些。
好吧,死道友不死貧道。
沈道友,一路走好。
眾人的目光有些古怪,帶著些許憐憫,沈安見了也不生氣,說道:「某進宮一趟。」
他前腳才走,後腳三司裡就炸鍋了。
「竟然是沈安來處置此事?那麻煩了。」
「那傢伙心狠手辣,會不會下狠手?」
「想多了,這事兒牽扯到萬千官員,沈安沒那麼傻。」
「就是,他是不差錢,可咱們差錢啊!弄紙鈔發給咱們本就是多餘的,取消了多好。」
「取消怕是難啊!」
「若是不取消,咱們就去鬧。反正包相也不在,咱們趁機鬧一鬧嘛!」
蔡襄抑鬱的看著這一幕,覺得自己怕是會為了包拯背鍋。
包拯回家休養,這是官家的命令。於是他蔡襄就接手了這一攤子,可大事還得交給宰輔們,他就是個空架子。
換句話說,他就是主持三司日常工作的炮灰,大事還輪不到他來做主。
他乾咳一聲,那些官吏看看他,然後該幹嘛幹嘛。
「話說包相啥時候回來?」
「好像還有五日?」
「嘖!包相一回來,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