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制機動車過快增長的措施。
接著,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發出《關於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控制大氣汙染實施交通管理和實行錯時上下班措施的通知》,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帶頭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通告的各項規定,認真抓好落實,為營造首都和諧有序的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通知要求,要減少車輛使用,自覺做到封存公務用車30%,按車牌號尾數每週停駛一天,職工私車每週少開一天;各部門、各單位所屬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根據工作實際,妥善安排好上下班時間。
通告公佈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人們對限行措施這麼快就出臺顯然思想準備不足。儘管在“後奧運”期間,各大媒體都曾討論過單雙號限行對北京好的影響,但北京市政府在9月末出臺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還是讓多數人感到突然。一些網民對限行措施出臺之倉促表示了自己的不滿。有的人說,9月5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9月20日後北京是否取消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尚未確定”,讓大家以為要廣泛徵求意見,慎重出臺政策。孰料奧運結束短短一週之後,新規倉促出臺。有的人說,9月28日宣佈,10月1日就要施行,這比奧運期間交通限行措施從釋出到實施時間(奧運限行提前一個月6月9日宣佈的)還要短很多!
通告所釋出的限行措施內容本身也引起了激烈的辯論與很大的爭議。綜合起來看,爭議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種是實體性爭議,這種爭議主要是圍繞限行措施的利弊而展開,例如按照限行措施出行是否真正有利於交通更暢通,給一部分群眾帶來的實際困難怎麼解決,是否會浪費資源,限行的決策是否損害車主的私有財產權,等等;另一種是在程式上的爭議,即作為限行管理措施的決策是由政府來做決定,還是應當交由全民討論、立法機關做出最終決定。
在媒體上討論最多的,是作出這種限行措施的決策是否應該透過民主程式決定。人民網提供了一個調查資料顯示:有的網民認為;私家車限行應提交市人大審議;透過之後方可實施。僅有的網友認為可由政府釋出命令直接執行。儘管這一調查只是“一網之詞”;卻也反映出;在權力與權利的博弈上;絕大多數網民注重程序正義。主張以民主程式決定交通限行措施者認為,個人利用道路的機會沒有平均地分配給每個人,個人在某一時期較多佔用道路的事實,也不能變成一種私法意義上的路權。城市管理者可以基於公共利益考慮,對每個人佔用道路的機會予以調整,但是要透過嚴格的民主程式,在公共媒體上進行充分討論,爭取相應的支持者,由立法機關來決定將這一問題是否提交民主決策程式。政府應提供和搭建一個公平、公正的利益博弈平臺,讓各方面都有機會表達自身的觀點與利益訴求,讓各方都有機會參與到立法過程之中,進行公平博弈。
某高校一教授反對把行政命令的方式用於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他說,我們國家的行政力量顯然十分強大,說極端點兒,別說單雙號限行,就是宣佈不讓某個市區的人出門,也是做得到的。但是,這樣強大的行政力量,不應該濫用。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用行政命令解決問題,雖然見效快,但預後不佳,往往會有後患。而且政府為此付出的行政成本,隨著禁令的逐漸鬆弛,要想維持禁令的原效果,會越來越高。其實,面對城市的交通擁堵,握有行政權力的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儘快建設以地鐵為主體的公共交通網路,而非下命令。可以藉口多數人的利益剝奪一部分人,也就可以藉口別的什麼剝奪所有人。這樣的事情,在我們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我們有理由希望不要再發生。
一位宣告本人無車也不在北京的人士說,單雙號限行的大討論,看似很民主,但其實這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