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野獸。李焉覺得應該這樣,便聽從了建議,找到同伴約好時間,回家拿到最簡單的姓李和乾糧,這就出發到遠處了。漸漸地李焉越走越遠,走到汶山郡去打獵去了,李焉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本來他就不太會說這蜀郡還有汶山郡一帶的土話,不過認識的人多了,他就聽得懂。李焉好像學到了認識路,他學到了在丈人山還有汶山郡的山林裡做嚮導的本事。夜郎郡他反而不熟悉,回到夜郎郡他需要別人來做嚮導,對於李焉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懂得在夜郎郡找到嚮導並讓對方同意做自己的嚮導,自己不懂請別人來教導,也是一種學習,這種學習形式比學習的內容更重要,學習內容雖然可以沒有止境,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把所有內容都學習一遍,但是李焉學習過的東西,他必須再回頭複習,他對於種田仍然非常喜歡,他也在深入到汶山郡去打獵的時候,學習到了別人家裡如何渡過半獵人半莊稼人的生活。

任何學習都有干擾,對於李焉來說,他的干擾很大,大到他幾乎不能面對。學種田就得學會怎麼與收租子的人打交道。收租子的人都是地主還是官府的什麼人?他必須認識瞭解,至少要知道對方除了收租子,還做些什麼事情。關於自己一家,怎麼從夜郎郡搬遷過來的,又怎麼各自分家,自己一家又怎麼到了丈人山下來了?他也需要聯絡親情,上一代搬遷過來又各自分別是高興還是悲哀,也是李焉非常清楚的,他不想清楚都不行,這是強制的學習,因為這個是生存,生存要求你學習就得學習,不學習就會落後捱打。而李焉一家能夠到丈人山下種田,已經是比?的夜郎郡部族搬遷過來的命運優越百倍了,李焉知道,這是從他爺爺開始就打下的基礎,李焉得要學習自己的爺爺,是怎麼帶著子孫後代來到成漢國的。

李焉認為自己的爺爺是個會學習的人,可是李焉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爺爺,他打獵被野獸咬死,死得很壯烈的,不像有的人家爺爺就沒有那麼英勇事蹟了。李焉為自己的爺爺驕傲,但是他並不因己而人,也許有的人家的爺爺做過壞事了,但是到了孫子這一代就開始變得爭氣懂事,不再是一個做壞事的後代。在山林裡,失去一件認為是自己的東西,那是有人幹了很大一個壞事,山林裡就是這樣的生活,生活都不好,?希望自己有學習的機會。僅有的物品,只是用來保證最低限度的生活,要是失去了就無法保證,連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還拿什麼來保證學習呢。學習一次就是失去一次物品,雖然不學習就沒有文化,不懂得如何與別人交流,漸漸地就會自己做了壞事都不知道,可是在得到物品比做壞事正確的年代,還有什麼壞事好事的分別呢,只有一個解釋大家都是壞人了。非要說好壞,爺爺做壞事,到了孫子又懂得的,那就是社會進步造成的,李焉生活的時候,談不上社會生活進步,不退步都是萬幸了,所以一個人學壞了就很難變好,要是一個好人則容易變壞,好人永遠在減少壞人永遠在增加,要不然人怎麼會越來越多。李焉開始知道蜀郡同樣有壞人,汶山郡也可能有,老家夜郎郡同樣可能有的。

當然,不管自己是不是一個壞人,李焉認為周仲孫一定是個壞人,他不是壞人怎麼會想謀害自己呢。不說好壞,對付謀害自己的人,就是讓他失去謀害自己的能力,讓他天天反省做交待,直到他變成一個好人,這就是不說好壞的態度。

第二百七十五章繼續交代(29) '本章字數:3218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26 16:38:59。0'

劉大毛知道自己上一輩是有問題的,至少他父親身上問題很嚴重。可是他要認識到父親身上有問題,需要有一個條件來讓他認識到,那就是大環境相對要沒有惡化。因為他認為父親有過錯而自己想要糾正,就必須得到外部的支援來完成屬於內部的學習和改造。

劉大毛一直搞不清楚父親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