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天險的具體防務,就要開始北出劍門關大巴山去試探梁州漢中的軍情,這些事情,都是大爺爺和大伯伯一家拿手的。反正就是軍隊嘛,將令之行在於權嚴,將軍之道在於謀深,深謀遠慮方能致勝。
原李家王朝軍隊以及貴州部族流民遷徙隊伍,有不服從的,就地正法。後來逼反了兩三次李家軍隊反叛,但是大爺爺大伯伯都輕鬆解決掉了,倒是上報朝廷方面,就藉口很嚴重,就是桓溫都督都以為的確很難控制,桓溫非常支援我大爺爺一家,凡是有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凡是有條件,也是儘量滿足,所以這蜀地還有不能安定的嗎,但是梁州方面,我大爺爺卻在數年中進展不大,因為既然藉口益州境內剿匪,那麼要全力北上樑州發展就不好辦了,朝廷和桓家都督都會認為周家發展太快,反過來會不放心周家成為第二個李家,所以進展不大一直是名義上不是實際上的,寧州也就慢慢成了周家的老巢。
從成都到荊州,這水路一通,雖然峽谷不好穿行,但是還是能夠通往了,來往一多,桓家周家所得利潤豐厚,漸漸地就是大小軍閥,桓家更加是實際上的晉朝皇帝,而周家則是李家第二,只差能夠自己發行周興錢來區別於漢興錢,我大爺爺不是沒有想過,不過他剋制住了,發行周興錢,還是擔心蜀人不服,畢竟自己是外來戶,不是成都本地人。這李家祖上到底是本地人士,這個不是虛構出來的,雖然是祖上,可是李家又是巴人,名氣一直很大,巴蜀巴蜀,從來都是難分難捨,要不然成都士人鄉紳不會聽從與李家四十餘年。
第二百四十三章周家的自責(12) '本章字數:3497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10 18:28:03。0'
成都郡又叫蜀郡,蜀郡,犍為郡加上廣漢郡合稱三蜀,三蜀之地數廣漢郡山路最蜿蜒,到了成都郡方才一馬平川。到了成都郡,良田桑蠶,池魚鳶飛,各郡縣均有鹽井可鑿,和平之年,家家有餘,各郡豐收,說起來這天府之國乃是上天所賜,賜予此地物產不缺,吃穿住行樣樣都有打理,金銀銅鐵樣樣不差。有了貼心軍隊把守,只要坐收漁利而已,我周家在這裡不發達也難。
要真的說我周仲孫自責,我覺得我周仲孫沒有什麼自責的,就是我大爺爺一家也沒有什麼自責的。什麼紅區白區,這年頭分的清白嗎?
就說現在這建康朝廷半壁江山,是白區還是紅區?魏國一統三國,可是魏國很快就倒臺,晉國篡魏,雖然版圖很大包括了這半壁江山,可是晉國亂得太快,要我說,我只能說自己生於亂世,而不是生於一個和平環境,這個情形從我曾爺爺那一代就正式開始了。
周家祖上是從中原遷移到江西的,江西大部分地區,這年頭叫豫章,關於豫章我得要在後面提到很多。像我家這樣的從中原遷徙來的家世,這半壁江山裡有很多,南方各州都有,荊州有,江州有。
我祖上週家世居江州尋陽,這尋陽位居大江大湖之間,水網縱橫交錯,無論水路陸路,這裡都成為東晉的要衝之地。尋陽在今日的九江市一帶,一直一來,長期隸屬荊州管轄,但是到了吳國,這裡是魏晉與吳國之間的邊防之地,關於一統,這裡當然意氣發端,連線魏吳各自的風氣。到了東晉這裡,尋陽一度成為江州領地,這是東晉朝廷政治上的需要,因為朝廷總是擔心荊州坐大而威脅到長江下游,就把尋陽劃到江州歸豫章郡管轄,單獨成立了一個尋陽郡。這個郡是位置很重要的,水路驛站大關卡,卡在建康朝廷和荊州之間。這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要路,到了我爺爺周光做尋陽太守,就是這樣來的,一旦上任了怎麼會輕易地就放棄這個太守的名分呢,在江州這個地方,最容易撈到軍隊的官職,撈到官職就可以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