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聽到了現在,朱瞻基也差不多意識到了,仙師口中所說的宣宗就是自己。

雖然不清楚未來的自己做了什麼,但在現在的朱瞻基看來,這特麼跟我有個屁的關係,我就是一個帥氣逼人的皇太孫而已。

你們一個個能不能別再瞅我了?!

“司禮監之性質,自宣宗一朝發生了本質變化。”

“明宣宗為制衡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於內廷司禮監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凡內閣呈上的閣票,均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皇帝批紅,批註完呈達上閱,待皇帝同意後交予掌印太監蓋印,隨後發往六部正式生效,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為批註的這一許可權被稱之為‘批紅’權。”

“自此,司禮監形成了一個以掌印、秉筆太監為首腦的和內閣部院相對應的龐大機構,實質上成為內廷的另一內閣,其掌印太監實際已成為與內閣首輔對柄機要的“內相”,秉筆太監可權視次輔。”

“在某些時期,司禮監權傾天下,壓著內閣六部抬不起頭,被戲稱為太上內閣。”

“大明第一位權宦王振,也就是那位砸了太祖鐵碑的太監,便是司禮監掌印太監。”

“這種文臣與宦官的互相制衡制度,沿襲了整個大明王朝,直至國滅。”

季伯鷹說話的聲音並不大,然而落在老朱和老朱棣心頭,卻是掀起驚濤駭浪。

反正話都已經說到這裡了,季伯鷹也沒有給老朱幾個思考的時間,繼續道來。

“所以,老朱你之前問我要不要廢黜丞相制。”

“廢與不廢,這個答案需要你自己來評斷,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將丞相制與內閣製做一個比較之後,分析內閣制的利弊即可。”

“我們先說內閣制的利。”

“第一,加強皇權:廢黜丞相制之後,皇權將得到極大提升,真正達到唯我獨尊。”

“至明一朝,從始至終都未曾出現真正的相權,因為內閣機制的存在,決定了內閣首輔無法獲得完整的相權,哪怕是創造考成法,以六科掌管六部,司禮監掌印太監更是唯他命從,將行政權、議政權與決策權合為一體,獲得最為接近相權的張居正,也只能稱得上一聲半步相權。”

“在這裡,我還要專門提一句,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不管是票擬還是批紅,其權與丞相的權力來源不同,相權源自於制度,而票擬權與批紅權則是都依附於天子,故而只要當朝天子願意,一句話就能廢了,專權如正德劉瑾、天啟魏忠賢,皆是如此。”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廢黜丞相制等於是給你老朱家的皇位套了一層金絲軟甲,絕對不會如漢唐末年一般被自己的臣子宦官背刺。”

“第二點,閣臣選舉的相對公平。”

“自內閣制度完善之後,廷推之風由大臣發展至閣臣,入閣閣臣皆由廷推產生,而由中旨入閣者,為士人百官所恥,可在極大程度上杜絕了外戚或佞臣干政。”

廷推:由吏部會同九卿、科道共同推舉出威望素著的大臣,上報皇帝,由皇帝最終批准入閣。

中旨:皇帝繞過百官,直接下旨任命。

“第三,內閣極大分擔了政務壓力,卻又杜絕了丞相制的專斷獨行,避免了出現獨裁之臣的潛在風險。”

說完之後,季伯鷹停了下來。

略渴,端杯喝了口咖啡。

而聽聞至此的老朱,那黑了一路的臉,終於是見了陽光。

“咱還是有些遠見,看來這廢黜丞相制的好處真不少啊。”

在老朱看來,一切之重都莫過於皇權,只要自己的子孫手中握緊皇權,那大明就不會落入異姓之手。

“父皇英明偉岸。”

雖已多年未拍馬屁了,但老朱棣拍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