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其實王啟年和鄒文懷僅是聊聊天而已。
兩人雖然還挺談得來,但嘉禾老闆鄒文懷提出1億元入股小夥伴吧公司,拿20%股權。王啟年慎重的思考了幾分鐘,還是拒絕了!
畢竟,不引進外部投資,這是王啟年一開始就擬定的戰略。外部的投資引進來,即使一開始發展的更快,但將來搞不好就留下隱患。王啟年寧可,發展的慢一點,也不希望將來小夥伴公司因為內鬥而出現問題。
見到王啟年拒絕了嘉禾入股,鄒文懷雖然有點遺憾,卻絲毫不動氣。畢竟,有才華的人難免傲氣,這並不影響鄒文懷對王啟年的欣賞。
在入股這一點夭折了,小夥伴公司和嘉禾其他方面的合作,還是進行了很愉快。比如,《江湖》的續集版權,小夥伴公司交給了嘉禾。一部熱門的電影版權,雖然不可能徹底挽救嘉禾的頹勢,但至少會給此時的嘉禾注入一劑興奮劑,向外界證明,嘉禾還是巨頭,並沒有因為成龍的出走,而還是沒落。
《江湖》電影落幕之後,嘉禾電影公司既趁熱打鐵,在京城舉辦釋出會,宣佈投資拍攝《江湖二》。
這部電影繼續沿用《江湖》劇組七成以上的原班人馬。
不過,王啟年卻沒有擔任續集的編劇和導演。
當然了,嘉禾也是試著拉攏王啟年,開出了350萬元的片酬,王啟年依然還是拒絕了。畢竟,《江湖2》王啟年沒有把握,拍的比前作更好,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獲得盈利!
王啟年怕壞了自己的名聲!
現在王啟年在業內主要的名聲是——每部片子都賺錢,跟著王啟年投資,虧不了!
如果,破了這個金身,必然大大的影響王啟年的聲望!
而王啟年透過《江湖》更深刻的感受到,現在國內票房市場,容量還是太小了。大片在這個小池子裡面,會顯得有點憋屈。
所以,王啟年決定戰略性的退縮一下,主動回到小成本電影中。再過幾年,電影票房市場規模變大了,再逐漸加碼投資大片!
當然了,小成本不代表的不賣座!
實際上,投資預算很小的電影,劍走偏鋒,找到市場的盲點,小成本一樣可以獲得高票房!
大片,幾乎沒有黑馬!都是白馬!大賣這是應該的,撲街才會遭到業內無數人的奚落和諷刺。
而小成本的片子,沒人指望多高的票房,結果爆出了和大片差不多的票房收入,自然是被視為票房黑馬!
王啟年一開始也是票房黑馬起家的,現在等於是迴歸一開始的狀態而已!
王啟年選擇的題材,是被大眾忽視的歌舞片,影片的名字叫做——《歌舞青春》!王啟年版的《歌舞青春》!
原本,美國版的《歌舞瓊春》是2006年的一部電視電影,既是在電視上播放的電影,而沒有在院線上映。但是《歌舞青春》系列,依然在美國產生了轟動效應。甚至,一度讓低迷的歌舞片的影視,重新煥發青春。
所謂的歌舞片,是20時機20年代有聲電影剛剛被髮明出來時,既開始流行過的一種題材。最早的歌舞電影,要追溯到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其本身就是根據音樂劇改編,半晌大螢幕,吸引了很多觀眾的興趣。其後,華納電影公司在1933年上映的勵志歌舞劇《四十二號街》,更是風靡一時。
這個題材,在20年代~30年代開始興起,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達到巔峰。至七十年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至八十年代,則是撲街的代名詞。
目前,全世界除了奇葩的印度電影,歌舞題材還在大行其道之外。全世界範圍內,歌舞電影都式微了。
當然了,任何一個曾經流行過的題材,長期的撲街低迷之後,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