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
未來,其實還是年輕人的!
……
《英雄》電影銳不可當的時候,《海虎》還在後期製作。基本上,兩者檔期的錯開的,避免兩強相爭。
現在上億投資的國產大片,還是罕見事物。
以前根本就沒有億元大片,直到現在的《英雄》、《海虎》才算的吹響億元國產大片的號角。
《英雄》能大賣,自然很多人對於《海虎》抱有期待。
在2003年初,《海虎》後期製作還未完成,初剪版送審之後,基本上,就透過了稽核。另外,中影和上影等等巨頭,跟小夥伴公司簽署協議,同意《海虎》票房分賬,跟《英雄》是一個級別!
也就是發行和製片方加起來拿43%,院線方拿57%!這個分賬比例,在未來是維持了很長一段事件,直到很多的大導演們繼續再度跟院線方談提升分賬。那時候,就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了,而是鬧的不可開交。
《海虎》在國內發行是以國產片名義,在海外發行嘉禾將之當作港產片。在歐美等地發行,華納也將《海虎》當作其製作的產品。
這樣運作模式下,投資方的利益最大化!(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豐收
2002年尾和2003年初,電影界到處都在說《英雄》。
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媒體,娛樂版幾乎是被《英雄》刷屏了!
不談《英雄》的在電影圈子裡面,都屬於外行人了。
沒有比《英雄》更轟動的一部電影了,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中國第五代大導演勇於嘗試創新,擁抱先進的電影特效技術!
這與歐洲大導演們的做法,幾乎是截然相反的。
90年代好萊塢電影特效技術越來越先進,商業片大勢所趨時。歐洲無數知名大導演,採取的做法是強烈抵制商業片,拒絕各種技術創新。一開始還是有一點效果的,一部分文藝青年紛紛決絕看好萊塢電影,讓歐洲本土電影有收復實地的趨勢。但時間長了,觀眾抵制不住誘惑,紛紛被好萊塢大片征服之後。歐洲電影界只能困守在各大電影獎項,來重新整理自己的存在感。
之後,歐洲堅守本土的導演依然是以文藝片為主,但很少導演也經不起誘惑,以文藝片出名,但紛紛跑去好萊塢闖蕩。歐洲電影圈子,開始成為給美國輸送人才的培養基地。
中國的電影行業,在好萊塢特效大片的衝擊下。第一反映不是抵制,而是要學習。如同海綿一般,學習消化新技術。就連第五代導演這些老前輩,也嘗試擁抱電腦特效,儘管由於是文藝片導演轉型商業片,拍了半輩子才轉型,有點彆扭。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英雄》的上映,標誌著中國電影行業開始積極擁抱好萊塢特效,並且。加入了很多本土元素。
與此同時,億元大片成為了華語電影的風向標,以人民幣或港幣計。誰若是沒有拍一部上億的大片,似乎都不配稱之為大導演了。
《江湖2》是一部億元大片,《英雄》是一部2億元大片。
王啟年執導,即將上映的《海虎》也是億元大片!
一時之間。有資歷拍億元大片,成為華語電影行業的頂級導演的新標杆!
陳凱歌——曾經跟張藝謀齊名的大導演,現在也在籌劃一部億元大片《無極》!
由於陳凱歌過去的經歷類似於王家衛,賺錢的片子有,比如《霸王別姬》,但是虧本的片子更多,比如《荊軻刺秦王》,1000萬美元大片,創下200萬人民幣票房的新低。著實損傷陳凱歌的人品。讓投資方見到他都繞著走。
然後,陳凱歌低調的拍了一部700萬元預算的片子《和你在一起》,這部片子沒有虧本,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