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情況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進攻。他回答:‘對,那不是錯誤,你當時只能這麼幹。’”

“所有的大人物都給我們發來賀電。尼米茲將軍的賀電最為感人:‘我早已預料到你的成功。當你在我和平一起英勇戰鬥的時候,我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感到無比的鼓舞和信賴。’馬歇爾將軍來電:‘歷史性的輝煌勝利。陸軍謹致謝意。’海軍部長福雷斯特來電:‘你取得了一次偉大的成功。”

“所有這些人的這些讚揚,讀起來都讓人高興,可是如果我能夠重新回到戰場,我寧可不要這些讚揚。”

北京,華夏聯邦最高統帥部。

“已經確認,美國太平洋艦隊最後的三艘主力艦——‘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戰列巡洋艦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已經被日軍擊沉。”海軍情報局長謝文俊向吳佩孚報告道。

“那就是說,到現在為止,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然全軍覆沒。”吳佩孚陰沉著臉,點了點頭。

聽到吳佩孚的話,室內很多人的臉色都是一變。

“日本人的損失怎麼樣?”楊朔銘平靜的問道。

“據我們的情報分析,日軍到目前為止,共損失大型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3艘,輕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以下艦艇和各類船隻10艘,飛機100餘架。”謝文俊說道,“單以損失相比,當然是輕得多了。”

“這樣的損失,對他們來說,已經不算小了。”楊朔銘微微點頭,輕聲嘀咕道。

“日軍所損失的艦船,多數為美國艦隊突襲造成,但在這其中,兩艘為老式戰列艦,日本人真正的損失,就是兩艘航空母艦和一艘大型戰列艦,這些損失對其整體戰力影響有限。”海軍部長湯薌銘說道,“日軍此次傾巢而出,其目標在於奪佔夏威夷群島,威脅美國本土。估計這一次,美國人怕是難以保住珍珠港了。”

“美國人這一次吃的虧太大了。”吳佩孚嘆息著說道。

“日本人這一次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美國發動突然襲擊,難道真象外界所傳言的那樣,就是為了這石油嗎?”外交部長顧維鈞向吳佩孚投去詢問的目光,但吳佩孚象是並沒有感覺到,顧維鈞有些奇怪,隨即把目光轉向了楊朔銘。

“當然不光是為了石油,但這石油,的確也是戰爭的起因之一。”楊朔銘淡淡地回答道。

在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中國國內的學者們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眾說紛紜。很多人認為,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其實是一場能源戰,說得更確切一些,就是日本因為美國對其實施石油禁運而採取的極端措施。因為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美國希望透過卡住能源供給來遏制日本的擴張。…;

學者們分析後認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儘管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奪取了東西伯利亞的土地,但能源短缺仍然是日本稱霸世界的致命弱點。在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70%的國內石油需求來自於進口,而其中75%來自於當時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

而日本此前一直對亞洲大陸虎視眈眈,目的就是為了掠奪自然資源。

日本對亞洲國家的威脅,顯然對美國的遠東利益構成了威脅,然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也使羅斯福政府左右為難,孤立主義分子認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戰爭威脅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侵略國家實行經濟制裁。而且,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羅斯福被建議不能在太平洋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

1940年7月,美國透過《出口控制法案》,該法案給了羅斯福以很大的便利,因為日本一旦發動新的侵略戰爭,他可以藉助該法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而且還可以擴大到航空燃料方面。在日本與德、意、蘇三國簽署盟約後,愈發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