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劃了一條龍脈出來。他的根據是這樣的:後山上有個突出的山苞,他以此作為起點,這條龍脈穿過村莊,越過桃花河,一直延至三十里外的一個有如駱駝形狀的小山的之間。他給這條龍脈起了個名字叫‘青龍朝陽”,因為當你站在這條龍脈上往東方看日出的話,日出恰恰是從三十里外的那座駝峰形的山中間出來的。這就名副其實了。由此,吳半仙又主觀地把龍穴放在了村莊的前面,桃花河的河邊。他不能否定把這個‘銅雀臺’建在村莊前面這個計劃,這是特定的,不可改變的。因此,所有的道理和條件都必須因為這個前提而存在,為這個前提而產生。這個邏輯是他成事法寶,並且屢使屢爽,沒有人不喜歡。
選定了‘銅雀臺’的地址,吳半仙心裡感到了一絲快慰,一種智者的偉大的感覺在他的心裡升起來了。他覺得這些山脈河流就象是泥匠手裡材料,隨著他的意識成形了,改變了。他掌握這些山脈河流就象是在掌握家裡小孩子一樣方便,更因此去左右著人們的意識。
………【第四十六章】………
一直以來,就算村裡有人在心裡有些懷疑吳半仙,表面也會裝著十分的相信,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另一種說法去否定他的理論。他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中庸原則,順其自然地過著日子。而且,萬事有缺牙咬蝨子的巧合,只要有一次事件基本和吳半仙的預算相吻合了的話,這就神了,也就在尚在懷疑之中的人們心裡注入了一劑藥劑一樣,使他們開始信賴這是真的了。
吳半仙的這一套建造‘銅雀臺’的可行性分析得到了李財的高度讚揚和肯定,這完全符合他的想法。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而李財的精神支柱現在完全建立在了這個‘銅雀臺’上,換句話說,‘銅雀臺’就是他的精神象徵。不僅如此,他還要在建造這個‘銅雀臺’上上那麼一點小財,他認為這是合理的,是他的夢帶給他的財機會,不是別人施捨的。也就是說,他不做這個夢,村裡就建不成‘銅雀臺’,也就帶動不了村莊的展,村莊的形象也沒有希望提高。因此功勞之中他就自然是最大的了,吃拿一點是合情合理的。
在資金方面,李財做了兩手計劃,一個計劃是向上級打報告要,理由當然是為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為基礎,由此輻散開去。他相信,縣太爺也是愛面子的,改變面貌的事情,他最樂意去做了。另外,搞個建築各個環節都有好處,縣太爺爺更不能例外了,其功勞比他這個做夢的人還要大呢。
“我考慮過了,”李財對吳半仙說,“一部分資金我們可以向村民募捐,當然要向他們解釋清楚,正如你說的那樣,‘銅雀臺’完全是為了本村的財運才建造的,建好以後,桃花河就帶不走我們村的財富了。每個村子裡的人都能得到好處,不是嗎?所以啊,他們是有義務捐錢出來的,完全是個投資嘛。”這是李財的第二手獲得資金的辦法。
吳半仙很贊同李財的募捐計劃,這也是在肯定他自己。他說:“不過,建造‘銅雀臺’的地址我已經看好了,是個龍穴之地,非常好。但是有幾戶人家住在那裡,需要拆遷。”
按照他們的計劃,‘銅雀臺’應該比曹*建造的‘銅雀臺’要稍微大一些,這樣才能體現今人勝過古人這個概念。至於曹*到底建了多大,他們也不太清楚,但他們會推理,從‘銅雀臺’舉行儀式的規模上分析,大概就是佔了二十多畝地。所以李財決定要用地三十畝,而這三十畝就將村東的幾戶人家包括進去了,動員他們搬遷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這地還不是官府的?讓他們住了這麼多年也該滿足了。在村北山邊給他們找塊地,搬過去不就得了嗎。我想每戶補償十兩銀子應該夠了吧。在說了,建好了‘銅雀臺’他們也能得到好處呀,是不。做人要厚道,他們不好意思漫天要價吧?”李財憑著自己是一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