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住處收拾東西,將多年撰寫的詩文稿件和來往書信,裝了滿滿一箱子,提著箱子來到日本使館,對梁啟超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決定將自己的死當作對國人心靈的吶喊,以期喚醒沉睡的國人。他願意死,卻義薄雲天,懂得珍惜別人的生命,敦促梁啟超趕緊逃生。他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他認為中國需要有志士生存,也要有志士犧牲。他把生的希望讓給梁啟超,而把死亡留給了自己。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春秋三十三,壯飛人世間(3)

9月24日,譚嗣同在“莽蒼蒼齋”被捕。

譚嗣同被捕入獄後,大刀王五賄賂獄中官吏,使他免受許多皮肉之苦。王五曾邀約天下義士,準備劫獄。他們趁送飯之機,告訴譚嗣同:大家將採取行動。譚嗣同搖頭拒絕,在獄中一邊唱歌,一邊吟詩,咬破指頭用鮮血在獄牆上寫道: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籠罩在陰沉昏暗的風沙裡。在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上,豎立著六根木柱,木柱上綁著六位愛國志士,維新變法的闖將,他們是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康廣仁、楊深秀。慈禧的後黨擔心夜長夢多,顧忌外國干涉,更害怕民眾起而抗議,決定儘快處決這些人,以絕後繼。行刑時間定在下午4點鐘。

行刑前,“六君子”面不改色,橫眉冷對。譚嗣同對圍觀的民眾大呼:“為了救國,我願灑下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個人的犧牲,將有千百人站起來,繼續進行維新,盡其忠誠去反抗篡權。”百姓們麻木地看著他。當劊子手舉起屠刀時,譚嗣同仍然從容自吟:“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譚嗣同和與他同時就義的五位志士一起,被人們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為他收屍。第二年,人們將他的骨骸運回原籍,葬於瀏陽城外的石山下。後人在他墓前的華表上刻了一副對聯:

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

一巒挺秀,群山奔趨若波濤。

譚嗣同告別黑暗統治下的中國,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是他認為自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這就是湖南人的血性。他不逃生的理由很簡單:他要開中國變法的風氣之先,他要樹立一種前無古人的英雄風範。

譚嗣同活著就不是為了功名富貴,只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他的死也就與他的生無異。獻身是他發揮才幹的一種方式。一個人不願退縮到自我狹小的圈子,這是湖南人精神的典型。當他覺得沒有更好的武器為社會奮鬥時,他選擇了最有用的利器:自己的死亡。

譚嗣同的死亡不是消亡,不是沉寂,而是一聲嘹亮的號角,一聲振聾發聵的震吼。他的死亡獲得了生命的最高意義。他血性的形象,穿越百年滄桑,讓湖南人的精神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

譚嗣同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演繹了湖南人的勇猛和血性。他的行為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死亡嚇不倒湖南人,那麼湖南人就不會害怕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障礙。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男兒要為天下奇(1)

湖南人黃興曾應人所請,書寫對聯一副:“古人卻向書中見,男兒要為天下奇。”他代表湖南的男人顯露了最高的志向:做人要做奇男子。黃興一生為奇男子所做的註解,不是追求怪誕乖戾,而是做人要大氣,要展現人格的魅力。這種魅力第一要實在,要平易近人,多立功勳,卻不爭名逐利。

奇男子,偉丈夫,要有大才,要有能量,大智大勇,有抱負,能擔待,惻隱慈悲,情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