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來,不允許插隊鬧事,但凡有違者,斬立決!
對於這種混亂的情況,就要用鋼刀給它降降溫,這是鬧事的開端,要是不在這個時候把秩序給安排好了,廣州的大亂就要由此開始了,朝廷必須要在這個時候樹立絕對的威信,沒有朝廷允許不允許下海,就這麼簡單。
張無悔得令之後加快行程,估計十天之內就可以抵達廣州城,李二陛下的召令乃是八百里加急傳到廣州,令高州總管、耿國公馮盎統步兵封鎖港口,不允許片板下海,順便嚴懲之前尋釁滋事者,不得有誤;令廣州海軍第一任大總管兼交州刺史李大亮率海軍戰艦封鎖廣州海岸線,追捕私下下海者,一旦發現有人偷偷下海,立刻擊其船,活捉其人,押赴廣州鬧市斬首示眾。
令審計司、市舶司即日起停止辦公,直到審計司員外郎兼欽差張無悔抵達之日,按照張無悔之命令列事,張無悔明確命令海商可以下海之前,不允許任何人尋釁滋事,馮盎要命令軍隊嚴守市舶司、審計司之大門,一旦發現有人意圖不軌,即刻逮捕,情節嚴重者斬首示眾,絕不手軟留情!
這些人的腦漿都沸騰了!要好好兒的降降溫!
李大亮是李二陛下非常信任的一員老將和老臣,早在隋末就為李唐服務,深得兩代帝王信任,而且之前曾在江南嶺南多地平叛任職,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此次廣州海軍成立之後,李二陛下立刻下令李大亮擔任廣州南海海軍第一任大總管兼舊職交州刺史,總領南海海軍,管束海商行商規範,維持治安,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緊急出動,不需要徵得李二陛下的允許。
李大亮也無愧於李二陛下的信任,動亂之初就接受了廣州刺史的請求,馮盎雖然出兵了,但是他的出海請求也被中止了,顯然很不爽,於是李大亮就出動海軍,嚴令成軍不久的南海海軍一百六十七艘戰船封鎖廣州海岸線,對私自下海之船隊一律進行逮捕,船隻歸公,船員羈押,正不知該如何處置,李二陛下的詔書抵達了,李大亮立刻親自帶領海軍五百將士押解兩百七十七個私自下海者進入廣州城,殺一儆百!(未完待續。。)
七百零七 李大亮
李大亮忠實的履行了李二陛下的指令,帶著五百名海軍將士登陸,把二百七十七個違反朝廷禁令偷著下海的人押赴廣州鬧市,其中有十七個人是主要罪犯,是帶頭的,所以這十七個人就要被斬首,剩下的二百六十人要被處以一年的羈押,殺雞給猴看。
登陸的時候,李大亮看見了馮盎長子馮智戴全身披掛帶著一群士兵正在沿途封鎖港口,抓捕那些意圖不軌之人,李大亮不明意味的一笑,帶著人馬走了過去,馮智戴看到了一群穿著海軍士兵的人走了過來,為首者是一員騎在馬上的大將,馮智戴認識,這位大將來到廣州的時候父親還帶著自己去拜見過。
嶺南地區另外一支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的首腦,南海海軍大總管李大亮。
李大亮的年紀和馮智戴差不多,兩人都屬於履歷特別豐富的將領,馮智戴很有謀略,也不缺乏武略,是馮盎三十個兒子裡面最優秀的一個,李二陛下麾下諸員大將裡面,論資歷論戰功論地位能和馮盎一較高下的,也就是李靖了,馮智戴的地位和年齡還有資歷是和程咬金他們一樣的。
馮智戴是將門虎子,從青年時代就跟著馮盎南征北戰,去過北疆,也在南疆留守多年,是馮盎內定的繼承人選之一,之所以是之一,主要還是馮盎如今正當壯年,特別能打,身體也好,對於篩選繼承人一事不是很著急,再說了。三十個兒子裡面選出一個,那肯定要選最厲害最兇狠的,馮智戴就是其一。
馮盎和馮智戴商討不過不少關於李唐對於嶺南的態度問題,起初他們一致認為嶺南在中原人眼中不過是窮鄉僻壤之地,中原王朝甚至一直都把嶺南作為懲處犯罪官員的地方,動不動就流放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