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一十四 蠻荒之地

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在華夏文明的草創時期,黃河是一條非常溫柔的河流,像母親一樣養育了華夏的先祖們,將他們撫養成人,並且看著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面,一直到唐朝後期為止,母親河黃河還是一條很溫柔的河流,基本上沒有過大的泛濫事件。

但是伴隨著母親的更年期,還有孩子的叛逆期,母子之間的衝突加劇了,母親河不再溫柔,而是變得暴躁易怒,也因為孩子的過度任性,把母親折騰的疲累不堪,加上孩子自己的一些原因,無可奈何之下,另外一條不輸於母親河的河流,大概是母親的妹妹,也就是俗稱的小姨媽——長江,逐漸成為了孩子的避風港。

自從東晉時代開始,長江就扮演了保護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角色,晉代的衣冠南渡,宋代的王室南遷,兩次華夏族的亡族之危中,小姨媽長江都在保護著脆弱而調皮的華夏文明,使之免遭滅族之禍。

也就是說呢,在宋代之前,江南之地就是蠻荒之地的代表,以至於在北宋中前期,著名的宰相寇準還非常不喜歡南方人,科舉考試裡面北方錄取人數多他就高興,南方錄取人數多他就不高興,對於南方人的歧視對映著當時人們對於江南之地的歧視,對於非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歧視。

唐代也是如此,的的確確是這樣,在現代。江南就是富庶溫暖的代名詞,蘇杭熟天下足,江淮風情,天府之國四川,東方之珠上海,一夜崛起之城深圳,近現代中國的經濟奇蹟無一不是最先發生在江南,一九零零年庚子之亂,也是東南諸省聯省自保,把江南的洋務運動成果保住了不少。

從南宋之後。北方的經濟就被江南趕超了。江南成為了國家的經濟重心,各項政策向江南傾斜,對於江南的重視程度也逐步增加,雖然最後小姨媽沒能保護住岌岌可危的南明政權。神州陸沉數百年。

但是在唐代。這一切都不存在。不論江南的土地多麼肥沃,江南的空閒土地有多少,荒無人煙之地都是良田千里。但是唐代的人們當真是寧爭關中一畝地,不取江南萬里田,大有當初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架勢,情況及其嚴重,江南簡直可以用荒蕪人煙來表示。

蘇寧南下江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他雖然去過四川,但是從來沒有去過大唐時代的江南,四川乃天府之國,從來就沒有王朝會忽視四川,四川的發展和江南其他地區是略有不同的,不過大體也差不了多少,只是蜀中人口頗多而已,江南之地廣大,但是人口真的是太少了。

離開襄陽繼續往南走之後,蘇寧就很少看到人煙了,偶爾看到了一個小村莊,裡面的人口也只有寥寥數戶,數十戶,少得可憐,那麼一大片土地,大多數都被荒廢掉了,雜草比糧食多,野獸比人類多,真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了,除了那些州縣的首府還有些樣子,得益於三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生在江南的諸多戰爭,一些歷史名城還是有不少人居住的,不少都是隨著晉朝皇室南渡的那些士族的後代或者是他們的部曲的後代。

可是離開城池,就根本看不到離開長安城之後長安城周圍密集的村莊和人口了,也看不到萬里金色的麥浪,對於在自己的莊子上享受了很多次金色麥浪的蘇寧而言,相當的不習慣,蘇寧如今對於土地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六年前,看遍了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餓殍遍野的情況之後,蘇寧對於土地的重視程度飆升。

不僅僅是對土地的擁有,還有對土地的利用和如何利用,這是蘇寧對地方自治的理念確立之後第一次感受到民智未開的困難之處,空有肥沃土壤而沒有人耕種,有人耕種地方卻幾乎還維持著刀耕火種的狀態,蘇寧真的不知道東晉和宋齊梁陳四朝是如何管制江南之地的,看來是把所有功夫都放在和北朝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