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遷安知道,指揮員也不是一天就能成熟起來的,後世有記載,即使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一些指揮官手裡有了炮,竟然不知道如何有效運用這種強大的武備。

有的團長開始摸腦袋,有的團長則叫起屈來,“馬支隊長,你不知道,我可是特別喜歡那東西,可上面只了我們團4具火箭筒,4o枚火箭彈,哪夠用的?”

話說到這個程度,所有人都已明白馬遷安的意思了,隨著馬遷安的講解,大家開始慢慢認同他所描述的前景。按照馬遷安的意思,要想消滅鬼子,削減鬼子的有生力量,不需要打這種引起鬼子注意,自身又傷亡極大地血戰。而是廣泛的開展小規模特種戰,每次戰果也不要很大,3個不嫌少,5個不嫌多,1o個8個的最好,每個月如果能打上幾百仗,鬼子防不勝防,兵員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將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不過什麼叫特種戰?一頭霧水的團長們又迫不及待的瞭解詳情。

劉師長看到彭總充分放權讓馬遷安講,自己亦聽的津津有味,不禁與鄧政委對視了一眼,兩人相視一笑。劉師長看了看錶,估計外面戰場各項收尾工作業已進入尾聲,為加快進度,他叫過幾個指揮部裡的參謀軍官,悄悄向他們下達了指令,命令他們下到各部協助打掃戰場,掩埋烈士遺體,轉移傷員,並收攏部隊待命。

“總而言之,特種部隊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它編組精幹、裝備精良、機動能力強、戰士們具有忠誠不畏死的精神作風,是的,他就應該是這樣一支部隊,基於我們太行山根據地的實情,我的建議是:馬上從各團抽調最精銳的,會騎馬的人員組成幾十支1o人左右的小隊,配以馬匹和火箭筒尋隙騷擾敵軍,無論敵人是在行軍狀態還是在炮樓裡駐守狀態,特種小隊在3oo米外就可以射火箭彈,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這樣打下去,我想鬼子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損失的。3oo米打毫無防備的敵人,幾乎每炮下去都會有戰果的,只要同志們不是太懶,總會找到防備疏鬆,孤立無援深入到根據地裡的據點,那可是一個個活靶子啊!不僅如此,我們來去如風的小隊伍可日行百里打到敵人老巢去。以有備打無備,勝利的天平絕對會向我們傾斜。

我們採取一擊即走的戰術,不用非要打下炮樓等據點,但是我想,如果每個月光顧某個據點3、5次,每次都給對方造成*人員傷亡,他們很快就會撤走的,沒有人願意一直捱揍而還不了手。

馬遷安在上面侃侃而談,旁邊的彭總若有所思,下筆如飛,顯然也為這個構想所吸引。馬遷安所講並不是什麼新東西,這是麻雀戰而已,而且馬遷安嘴裡的特種部隊與“武工隊”有著共同之處,吸引彭總的是馬遷安將這些昇華了,對這種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裡面暗合了劉師長曾經提出來的“敵進我進”的思想,將戰鬥展到敵佔區去,圍魏救趙讓敵人顧此失彼。

彭總一邊記一邊盤算自己的力量,算算部隊中有多少騎兵,又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他們培訓出能使用火箭筒。不知不覺中,彭總已認可了這種戰鬥模式,剩下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兵工廠每月能提供多少馬遷安口中推崇備至的火箭筒了。

彭總側過身子,低聲問劉師長,“老兄,你看小馬的戰術怎麼樣?”

劉師長重重的點了點頭,也低聲回答:“我看要得。”

“最後,我的總結言。”馬遷安的“灌輸”也接近了尾聲,“只要保證每月有2ooo枚火箭彈的供應量,我們每月最低也會造成鬼子一兩千人的傷亡,他們很快就會捉襟見肘吃不住勁兒,從而不來根據地啃我們這個硬骨頭,至於鬼子軍官如何編造謊言欺騙他們的倭皇,則不在我的考慮之列,我的話講完了,謝謝!”

馬遷安早就有這個設想,早在十支隊成立現場,他就了半天呆臆想火箭筒的威力,臆想能夠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