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些官員是貧寒出身,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將家族發展為書香世家。
當然,大部分官員是沒有那麼大的心胸和氣魄的。可是辛辛苦苦的科舉做官,至少是希望自己官越做越大,手裡掌握的權勢越來越多的。這些人也會面臨許多競爭和爭鬥,也會對付自己的對手,但只有極少的人,才會下作到透過去對付對方的父母妻兒,而打擊對手。
比如賈雨村,無疑是個貪酷的壞官,不停的攀附權貴,當權貴的走狗,以期做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權力。賈雨村攀附到了更大的權貴,轉身就能出賣對他有恩的甄士隱家,以及後來的賈家。這樣的人不能不說是道德敗壞,行為下作。可這樣的道德敗壞的賈雨村對付敵人,也不會先去對付對方家的老弱婦孺。
由此可見,甄家人的思維方式,實在是與尋常的官員有大大的不同。
甄家有很好的先天條件,甄家的兩兄弟天然就受到皇帝的親近和信賴,如果他們有心,哪怕不擅長科舉,也能作為皇帝的心腹成為朝中重臣。
皇帝本就有不拘一格,從微寒中簡拔心腹的習慣。
可惜甄大老爺和甄二老爺沒有經受住皇帝的考驗,他們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後是怎麼做得?他們在江南大肆的撈錢。
皇帝雖然沒有怪罪他們,卻也知道甄家兄弟一心只有錢財,實在不能賦予他們重任了。他們也擔待不起。
所以甄家就是這種人家,一方面皇帝偏愛他們,一方面,皇帝也未必看得起他們。也許正因為皇帝輕視他們,不把他們視作威脅,所以才沒有把甄家和皇子奪嫡的事情聯想到一起。
最近幾年,皇帝常因為皇子之間的爭鬥而煩惱,也處罰了不少支援某個皇子的官員。遇到這種事,皇帝連一二品的官員也照罰不誤,並不會忌憚參與官員的品級高低。
也就是皇帝還沒有注意到甄家對五皇子的大力支援。
對皇帝來說,同樣的事,比如除去某個官員,是為了貪汙稅銀,隱藏自家的罪證而做的,和是為了幫五皇子奪嫡排除異己而作的,那是截然不同的。
皇帝不吝惜那些忠誠又沒有背景的官員,把他們視作可以輕易替換的一次性用品,所以才會一次次的容忍甄家。
但若是皇帝知道這一切都是甄家幫著五皇子奪嫡,排除異己,那皇帝的想法也許就會截然不同。
皇帝的年紀越大,對奪嫡爭權之事的敏感性就越高。一件皇帝不關注的事,牽扯到皇子奪嫡上,皇帝就會十分關注,而且處置起來也會毫不留情。
也就是現在五皇子相對於太子,皇長子和三皇子來說,算是弱勢的一方,是皇帝為了平衡皇子們的勢力,特意扶植了五皇子一方。
所以皇帝才不會追究甄家給五皇子提供銀錢的行為,甄家作為五皇子的外家,這樣做也挺正常的。皇帝並不覺得甄家這種無能的人家,在五皇子奪嫡的事上能幫上什麼忙。所以才對甄家的所作所為輕輕放過了。
林如海對下屬的官員和身邊的管事看得很嚴,既要防著他們被收買,成了甄家的黨羽,也要防著有人狗急跳牆,收買他身邊的下人來謀害他。
這是有先例的,之前就有巡鹽御史死得不明不白的。前車之鑑在此,林如海又怎麼可能不警醒呢?
對於內宅後院的防護,林如海也是小心的,他任職以來林家再沒有買過新的奴僕,用得都是林家的家生子和賈敏帶來得陪嫁。官場上應酬收下得侍妾也都嚴密得監視著,略有不對就發賣了出去。
林家世代讀書,家風向來比較清正,對下人也管得比較嚴格。所以在林家沒有敢打著主子名義作惡的下人管事。
這不是說林家的下人比較忠心,只能說林家對下的約束比較嚴格。碰到威逼利誘的情況,林家的下人也是尋常人,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