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結下了死仇,十年八年之間也是解不開的。

與英吉利的戰爭,打一場就足夠了,一旦英軍敢在大清登陸,那就等著被屠殺吧!楊猛殺完了之後,大清與英吉利之間的戰爭,才算是剛剛開始。

能做這樣的謀劃,與朝廷閉關鎖國的政策密不可分,朝廷不瞭解西方的國策,那相對應的國策,就只能由著楊猛的情報引導了。

而楊猛給出的情報,是極為片面的,只講英吉利的野心,這樣的野心,如今看來就是要滅絕大清王朝,朝廷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開戰,一是等著被滅國。

對於大清朝,滿人是極為重視的,後續的許多條約,就是為了保障大清的統治,再喪權辱國的條約,大清都能籤,現在選擇不惜一戰,也在情理之中。

克里米亞戰爭的規模,以及歐美各國對克里米亞戰爭的報道,可不僅僅是讓朝廷開戰的,重視起洋務,也是楊猛的目的之一。

若是能在山東或是遼東開設一個軍港,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這事兒需要謀劃,近期怕是不容易的。

楊猛的摺子到了京師,軍機們震動了,誰曾想,這個乾隆年間還給大清上貢的英吉利,竟有如許的實力呢?

英法六十多萬人,打敗了沙俄的一百二十萬人,而沙俄的一百二十萬人,可都是裝備了洋槍洋炮的,如今大清的總兵員還有多少?

五十萬?六十萬?亦或是八十萬?朝廷的花名冊上,也是百多萬人,但朝廷究竟能支撐多少人的大戰呢?

江南的十幾萬,京畿的十幾萬,加上遼東的八旗精銳,再算上北方殘餘的綠營兵,以及各地駐防的將軍,能聚起來的兵力,怕是連貓帶狗都算上,也就只有五十來萬。

而且朝廷還拿不出這麼多的錢糧支撐這場大戰。江南的人馬很難調派。北方的人馬。攏起來能組成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就不錯了。

這仗看著是不能打的,但又不能不打,難道看著英夷支援著長毛賊滅掉大清嗎?

西洋的報紙,不用楊猛給四色棍翻譯,理藩院的人自然會翻譯出來的,看了這些東西之後,再對比一下禮部和理藩院。報上來稀奇事兒,四色棍不由的大怒!

“混賬!楊猛從西洋水手那裡都能得到這樣的訊息,禮部和理藩院的人,就弄了這些物件來?

什麼洋人俱是光棍,打仗悍不畏死,這在庚子年間就有這個說法,讓禮部和理藩院的人,拿著這些洋報紙,去找洋人求證一下,一幫子廢物!”

四色棍的心裡也是天翻地覆的。但在臣工面前,他也不敢表露出來。看來楊三哥是要大用的。

“陛下息怒,這英夷狼子野心,朝廷還是早作防備為要,能不能再問問楊部堂該如何應對呢?”

看了楊猛威脅在海上的奏疏,彭蘊章也是一個勁的頭皮發麻,英夷的野心太大了,先是要併吞沙俄,併吞沙俄不成,轉攻大清,這六十萬英法聯軍,可要怎麼應對才好呢?

“問!趕緊問!這事兒一定要壓住,出了軍機處就沒有這事兒!”

茲事體大,一旦讓朝野的臣工知道英夷這個大威脅,絕對會動搖大清的統治,一眾軍機和四色棍的想法一樣,決定將這事兒暫且爛在肚子裡,不然人人思危,恐怕要危及江南的剿匪大計啊!

莫說幾十萬裝備了洋槍、洋炮的軍隊,現在這局勢,就是幾萬英夷也能讓朝廷上下分外難堪,單單一個安慶,幾千條洋槍,就讓湘楚二軍止住了步伐,有些事兒,看來要提早做準備了。

楊猛給朝廷擺出來的,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局,朝廷諮詢防務的諭令來了之後,楊猛沒有第一時間回覆,而是讓左季高和曾滌生各自上了一份有關洋槍、洋炮,與大清火氣之間差別的摺子。

安慶就是最好的一個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