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一起出國”,表白成功率是9o%,若是去美國的話,成功率還能上升五個百分點。

大學教授們的年紀都大了,留學是不可能了,大家眼睛盯的都是國際會議和訪問學者。

訪問學者自然是最好的,屬於大齡教授們鍍金的最好選擇,但訪問學者第一需要成果,第二需要國際同行的認可,第三需要國外學校的邀請函,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需要國外學校願意出錢。

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多多參加國際會議。

國內舉行的國際會議不用說了,大家都是要爭著搶著去的,國際會議更不用說,搶的更厲害。

尤其是楊銳要求的高階學術會議,還要言……這簡直就是訪問學者的標配,一些院士都盯著找呢。

蔡院士翻來覆去的看著楊銳的論文,委實難以做出決定,先問道:“你想什麼時候去?”

“越快越好,不過兩個月……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但我擔心被人搶先,兩個月以後的話,論文可能已經表了。”

蔡院士苦笑:“今年下半年出國的名額,都算出去了,你如果已經留校還好辦一點……”

準院士以下的學者,一輩子說不定就能出國一次,讓任何人讓出名額,那都是死仇,和分房子一樣,這種編制內的福利,任何人都是要拼了命去搶的。

楊銳試探著道:“我可以自費出國,只要找一個國際會議的邀請……”

“這不是錢的事,幾萬塊錢算什麼。”蔡院士擺手打斷楊銳,又低頭看文章。

楊銳也有些無奈。

原始版的pcR就是這麼不受人待見。

如果是克隆,別說克隆出一隻羊了,克隆出一個羊的胚胎,世界頂級生物會議,儘可去得,主辦方還得提供各種優良條件。

如果是費馬大定理這樣的百年數學問題,那更是厲害,一群年輕或年邁的數學家蹲會場裡,用星星眼看你。

而在1984年看原版pcR,或許能看出一些潛力,或許看不出潛力,但沒有人能看到諾貝爾獎。

pcR的潛力,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已經很快了,許多研究,往往要到學者死了好些年以後,才看出重要性……

“很不錯的專案。”蔡院士當然沒有看出諾貝爾獎,不過,眼前的論文依舊讓他覺得亮眼,這才是他難以抉擇的主要原因,要是就一篇影響因子1o左右的論文,他根本不會想這麼久。

8o年代的北大教授,一輩子的最高成就或許就是一篇影響因子1o。o的論文了,可即使如此,北大的教授又何其多也,像是蔡院士自己,實驗室裡每年都能出多篇1o。o的論文,這樣的文章,是不值得他破例的。

偏偏楊銳的論文不止如此。

“你投稿給了哪裡?”蔡院士問。

楊銳回答:“nature。”

蔡院士愣了一下,微微點頭:“也可以,恩……你是想參加一次高階的學術會議,爭取在nature上表,是嗎?”

看的出來,他認為這篇論文在《自然》上表有風險,但也有機會。

對現在的中國學者來說,如果有機會上《自然》,當然值得使出渾身解數增加機率,楊銳要求參加一次高階學術會議,做一次報告,也是正當理由。

即使是蔡院士自己,他要表一篇《自然》,也說不定要幾年功夫,臨門一腳也得多用點力。

楊銳不好解釋,沒辦法的道:“差不多,我比較擔心時效性,您看到了,這篇論文比較講究創意,我雖然申請了專利,可還是怕被人搶先。”

“確實有這個風險……”蔡院士沉吟許久,道:“這樣吧,我拿去上會,爭取透過,然後給你要一個機動名額,這樣子,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