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容易了,比如精製茄尼醇,翻譯成論文的話,完全可以叫做《菸葉中的茄尼醇提取及純化》,屬於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邏輯嚴謹既是科學態度,也是論文必須的,同時也是審稿人需要注意的重點。寫論文的人以偏概全,或偷換概念的屢見不鮮,若是審漏了,臉面上就難看了。

楊銳仔細看了一遍,又回頭看了兩次,甚至從腦海中找出相關論文來比較它的參考文獻。這是他的優勢所在,如果是普通研究員的話,說不得要從山一樣高的論文中找舊文章了。

而楊銳存的資料極多,作為21世紀的好學生,他當年掃一眼的論文和書籍多如牛毛,就連呆在實驗室裡,閒的無聊點過的檔案,如今也好好的存在腦中。雖然不可能找到每一份檔案,做個比較卻是夠了。

差不多到下課的時候,楊銳才給出評價:修改語言。

對一篇論文來說,這是僅次於直接透過的好評了。

因為語言修改總是簡單的,即使論文作者的英語水平較差,到了這個程度,他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人來幫自己修改語言,然後給一個第二作者打了事。

比修改語言差一些的是提問和內容修改,然後才是不透過,楊銳也是有充足的自信,才會直接給出這個評價。

只是不知道,這是同為中國人的研究員,接到評價以後,又是高興還是煩惱。

……。。。

第211章 評價意見

塗憲將腳踏車蹬的飛快,一邊高喊著“讓一讓”,一邊衝進掛著北京鋼鐵學院化工系的院子。

幾名夾著書本說笑的學生趕緊佔到兩邊,看著塗憲飆車似的回到辦公區,並用一個高難度的跨步下車,跑進辦公室。

“這是怎麼了?”路過的學生滿是好奇。

塗憲自己更好奇。

他的手裡攥著一封信,信封比胖子的臉還寬,正面全是蝌蚪文,邊緣還被塗憲手心的汗水給沾溼了。

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這雖然是塗憲人生中的第五篇論文了,卻是他第一次撰寫成英文,試圖到外國期刊表。

《生物化學系統生態》,一本標準的bsp;   塗憲相信,就在北京這塊地方,還會有學校的教師不知sci為何物。但他確信,用不了幾年,sci就會變成科學屆對論文水平的高評價標準。

這是展的必然趨勢。國內也在搞類似的引文標準,牽頭的就是北京圖書館,但是,相比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本身,以及1961年創立的sci的積累,別說想要取代sci了,跟上人家的腳步都是不容易的。全世界各國都有引文資料庫和科學引文索引,有的國家從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弄了,至今沒有過sci,可以想象其中的厚重壁壘。

當然,sci本身是不創造論文的,它只是收錄的論文和期刊。

絕大多數的研究員,也只是希望將自己的論文,放在一本有價值的期刊上。

比如《生物化學系統生態》,在塗憲看來,就是化學與生物屆的高階刊物了,和它比起來,同時期的中國相關期刊,都軟弱的像是蝸牛一樣,畢竟,這些停刊數年,有的停刊十數年的期刊,還像是嬰兒一樣脆弱。

要到2o年以後,才會有不錯的期刊,登上世界舞臺。

在1983年的中國,一名研究者想要登上世界舞臺,唯一的做法就是撰寫英文論文。

塗憲這樣做了,而且希望成為本校第一個在國外的生物類期刊上表論文的教師。

北京鋼鐵學院是個傳統的冶金學院,5o年代的時候合併了清華等六所大學的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