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裝配的火炮少則四十門,多則六十餘門,對付曰本的老式戰船,當然是綽綽有餘,因此荷蘭官兵們也信心十足,而且長州藩是個大藩,一但打下了長州藩之後,又可以得一筆大財,這樣的好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那知這一次荷蘭戰艦卻是走了背運,三艘戰船剛剛繞過下關海峽,就遇上了中華軍的大隊戰船,想轉舵也來不及了,結果三艘荷蘭戰船遭到十幾艘中華軍的戰船圍攻,有一艘船被擊沉,另兩艘被擊傷,眼見著大勢已去,剩下的兩艘荷蘭戰船隻能選擇投降。
取得了海戰的勝利之後,中華軍的船隊立刻乘勝進軍,在本州島的西南沿海地區登陸。
這時幕府軍正在進攻下關,得知荷蘭戰艦被擊敗,中華軍己在本州登陸之後,酒井忠勝也大吃一驚,雖然說酒井忠勝是主張對中國強硬,但現在他所帶領的幕府軍只有三萬餘人,這麼一點當然不敢與中華軍交戰,因此立刻停止了對下關的進攻,率軍撤回到大阪駐守,然後隻身返回江戶去準備招集更多的兵力,再與中華軍決戰。
而長州藩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迎來了轉機,就在中華軍登陸之後,藩主毛利廣綱立刻從下關出兵,雙方匯合,首先收復了被幕府軍攻佔的萩城,隨後又進而攻取了山口,基本收復了長州藩的所有地盤。而就在這同時,中華軍的南路軍也佔領了整個九州島,曰本的整個西南地區也全部落入到中華軍的控制之中。日本的內戰,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第三一九章 登陸下關
“皇上,下關己經到了。”
商毅點了點頭,走出了艙室。這時船隊剛剛駛過下關海峽,只見在遠外的海岸線上,一座小山在海邊上兀然而起,在山間一片黑瓦紅牆的寺廟建築傍邊,樹立著一座小樓,背山面海,如果站在小樓上,憑窗而望,每一條透過下關海峽,進出日本內海的船隻,都可以盡收眼底。
曰本內海是位於日本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之間的一片海域。東西長約440公里,南北寬為5…50公里,是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之間航行來往的重要航道,而下關海峽是曰本內海的西面出口,連通著對馬海峽和中國東海,從本州東南沿海、四國島,甚是九州島的東部沿海地區都要透過下關海峽,通往中國。
下關,原名赤間關,亦作赤馬關,簡稱馬關。對於毎一個現代中國人來說,這裡都不是一個應該忘記的地方,因為在另一時空裡的二百多年以後,就是在這裡簽定了著名的【中曰馬關條約】,也成為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那以後,日本挾甲午戰勝的餘勢,並且利用【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使國力蒸蒸日上,最終完成了現代化程序脫歐入亞,成為世界列強之一,而中國在戰敗之後,三十年洋務運動的成果毀於一擔,不僅背上了鉅額賠款,而且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徹底滑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
而在商毅眼前的那座小樓,並不是另一時空裡簽定的【馬關條約】的春帆樓,而是一座叫做臨海館的建築,春帆樓還要等到二百年後,才會在這裡建成。不過那座春帆樓也在1945年毀於戰火之中,後來日本政府在位於春帆樓原址上,修建了中日談和記念館,而在記念館傍邊,又另建了一座春帆樓。
在穿越之前,商毅曾因公務出國日本,為了記念那一段歷史,專程到這裡去參觀過,現在對比兩個時空裡這一帶的地形,依稀還有幾分相似之處,由其是在臨海館傍邊的那一片寺廟建築,是供奉著曰本安德天皇靈位的赤間神宮,黑瓦赤牆,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
商毅輕輕出了一口氣,雖然自己不能預見這個時空裡的二百年之後是什麼樣子,但也基本可以肯定,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再發生的機率並不大。
得知了北路軍的進展情況之後,商毅下令,命第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