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這人吃馬喂的,巴達維亞那能負擔得起來,速戰速決也是必須的。

於是眾董事們紛紛唇槍舌劍,互相指責、質問,一個個都爭得面紅耳赤,還都互相不服氣。當然董事們這樣爭吵,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畢竟國內派來的龐大的艦隊,在南洋敗得這麼慘,荷蘭議會肯定要過問,而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能不能在亞州立足,也都還很難說,東印度公司可是荷蘭重要的收入來源,這麼重大的責任,誰敢來擔。

當然反對出兵、反對冒進的董事,也都找到正當的藉口,而當初主張出兵動武,迫使艦隊出戰的董事也極力為自己分辯。因此董事們的爭吵,也是再拼命推御自己的責任。結果整個會場也變得亂哄哄的,像菜市場一樣。結果一天就在這樣的爭吵中度過去了。

第二天當然是接著開會,但在開會之前,總督馬特索科首先宣佈,今天的會議不討論以前的決策誰對誰錯,畢竟誰對這場戰敗付責,誰擔責任這些事情,可以等到以後再談,當務之急是眼前的局勢怎麼辦。因為在取勝之後,中華軍是肯定會來進攻巴達維亞,而巴達維亞怎樣應對中華軍的進攻,是打,還是逃?如果選擇打,能不能守住巴達維亞,當然現在眾董事們都已經不奢望能夠打敗中華軍了,如果是選擇逃,那麼是逃到那裡,是到斯里蘭卡,還是逃回到荷蘭去,回去之後,又怎樣像議會交待。

而這一下眾董事們都不作聲了,因此現在董事們都知道,現在巴達維亞的戰艦不足五十艘,士兵不足八千人,這樣的兵力是肯定打不過中華軍的,而巴達維亞也是肯定守不住,但如果是要逃走,無論是逃到斯里蘭卡還是逃回國內,都是逃不掉的責任,在國的議會上是肯定會進行嚴厲的問責,因此現在誰提撤走,那麼將來到了國會上,恐怕就是主要的問責對像。

結果眾董事們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說話了。於是第二天的會議,就在這樣一片冷冷清清中度過去了。

馬特索科的腦袋上也是一頭的包,但都不說也不行,現在中華軍己經兵臨城下,不管是打是撤,總要有個說法,因此在第三天,馬特索科仍然招集眾董事,繼續開會。

而這一天的會場,仍然是冷冷清清,眾董事都沉默寡言。馬特索科連點了六七個董事的名,讓他們發言,但也都是唯唯喏喏,不知所云。

第三九三章 荷蘭求和(二)

就在馬特索科有些不奈煩的時候,忽然有人走進了議事大廳,在馬特索科爾的耳邊說了幾句,馬特索科爾聽了之後,精神一振,立刻下令休會,然後匆匆離開了議事大廳。

到了下午重新開會,馬特索科爾的臉色己經舒展多了,而且會議剛剛重新開始,馬特索科爾就向眾位董事提出,馬上派人到汶萊去,和中國談判。

原來在休會期間,馬特索科接見了英國的一位商人,而他的另一個身份也是羅伯特x布萊克派來的使者,給馬特索科送來了一封信,在信中布萊克向巴達維亞當局建議,立刻派人來汶萊,和中國談判,當然讓出一定的利益是肯定的,而且英國方面會幫助荷蘭東印度公司,盡力的從中周旋。

這封信當然是來得十分及時,董事會成員也不是沒有想過談判,但這場戰場是由荷蘭方面挑起來的,估計中國方面不會接受和荷蘭談判,而且這裡不比是在歐州,中國和荷蘭互相之間缺乏溝通的渠道,因此眾人都認為和中國方面談判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冒然派談判人員去汶萊;恐怕是凶多吉少。

因為董事們都知道,現在英國和中國的關係良好,因此英國人向巴達維亞發出這樣一個資訊,應該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而且有英國人幫助,眾董事們也都認為談判還是有希望的,不管最後的談判結果如何,起碼能談就好事,於是眾董事們也都一致贊同,馬上開啟和中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