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一上來,就搶著下箸。旁邊一桌熟朋友,則正好相反。菜端上來,你讓我、我讓你,最好吃的雞腿,反而在一桌人的注視下,留到最後,被端了下去。

這種謙讓是真的謙讓嗎?還是一種“偏狹的人情”?

糟糕的是,當一個人偏狹地對你好的時候,他自然期盼你能偏狹地對他好,施者總有不甘,受者總有不安。

於是,當你做大廚的時候,一定要給熟客人多加兩勺。

當你做公務員的時候,一定要給熟人辦事,多一些方便。

當你賣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給朋友較便宜的價錢。

而你給這人多一勺的時候,那人就少一勺。你給我方便的時候,就比較給別人不方便。你算我便宜的時候,別人就要比我多付錢。

請問,這造成的是公平,還是不公平?

不平則鳴!鳴則不寧!它對社會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呢?

是光榮還是尷尬?

最後,讓我說兩個故事:

二十年前,當我太太在中山女高做訓育組長的時候,一個老朋友聽說,立刻興奮地講:“太好了!這樣我女兒就可以進中山女高了。”

五十年前,在上海。一位著名的京劇演員登臺,戲院裡座無虛席。突然進來一位“人物”,那名演員老遠在臺上看到,居然停下來打了個招呼。

我常常想到這兩件事。心想,那位朋友難道以為靠關係,可以不參加高考?或是可以在考試中做手腳?他那樣說,真是侮辱了高考。又想,那位“名角”,真能稱為“名角”嗎?一個敬業的演員,怎能在演出一半,不顧整場觀眾,而停下來打私人招呼?

我更想,如果我是那位“人物”,會覺得這是光榮,還是尷尬?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能公平地、真心地,以合理合法的態度,去關懷每一個人,而不是隻對自己人好。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不再“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而能冷靜地看每一件事。

我夢想,有一天,孔子“合理化”的中庸之道,能真正在我們的生活中落實。

談壓力

你看過城隍爺出巡的儀式嗎?

那真是精彩極了!

掌管地府的城隍爺在前面威風凜凜地前進,

後面跟著一批青面獠牙的小鬼

和背枷戴銬“被打下十八層地獄的惡人”。

看吧!我終於辦到了!

常聽人說“壓力太大,實在受不了”或是講“我這個人,就是受不得壓力”。

豈知道,我們每個人從沒出生,就已經受到壓力,而這壓力一直到死,都無法脫離。

如果我們裝滿一杯水,在杯口蓋上一張紙,再把杯子倒過來。會發現,那張紙和杯裡的水,能不傾瀉下來。

這是因為大氣的壓力。

如果把一個空心的鐵球,切成兩半,再合起來,並抽掉其中的空氣。會發現那鐵球的兩半,緊緊吸在一起,即使用十六匹馬,都可能拉不開。

這有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的壓力。誰能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由地面向上延伸六十到三百公里,也把它的重量狠狠加在我們身上。

可是,我們不是活動得很輕鬆嗎?

那是因為我們的體內,相對地產生壓力。兩個壓力抵消,就毫無感覺了。

在高壓下出頭的人

記得一位政治家,回憶在監獄做*的時候,常自己孵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裡,居然愈被壓在下面的豆子,長得愈肥。

我自己也有經驗——

每年秋天,我會在地上挖一個個深達六寸的坑,把鬱金香的花球放到坑底,再蓋上厚厚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