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近兩百壯僕也擋不住憤怒而瘋狂的百姓,宅中僕婢驚惶逃散。

吉州是今歲江南道諸州當中,受旱災最嚴重的幾個州城之一。吉州並非大城,城中人口不過數萬。旱災最嚴重的時候,丹朝最頂層的幾大家族在吉州的產業鋪子都有人出來了,有糧米的支援糧米,有錢銀的多少也都支援些錢銀,帶得城裡城外其他略有些家資富餘的人家也都獻了糧米,好歹讓吉州百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

黃家家主黃豐源便是吉州州令,可以說,吉州城裡外就是黃豐源最大。黃家在當地經營日久,不說家中子弟,便是出來一個灑掃庭院的小僕,在吉州城中也是可以橫著走的。

最初的動亂引子就在黃家出外採買的家僕身上,原本便是在城中橫行慣了的,出外採買,還與人吹噓主人家中藏有多少糧米,多少財富,又趾高氣揚,說城中忍飢挨餓的百姓是百賤之民。

在城中百姓連稀粥都喝不起的時候,黃家花大量的銀子採買從二三百里外送進吉州城來的新鮮菜肉,皇家府邸當中依然日日大魚大肉地烹煮,有多餘消耗不去的飯菜,便直接倒進陰溝。

有餓得不行的百姓專門守在了黃家宅邸往外排洩的陰溝附近,只為在黃家下僕傾倒飯菜的時候,從那骯髒腐臭的溝渠之中撈起一二口可以填腹的食物來。

在吉州旱災最嚴重的幾個月裡,黃氏家族是分毫不出的,百姓們吃糠咽菜,皇黃家卻浪費無數糧米的事已經慢慢在城裡外傳開了,如此懸殊的境況,如何能讓那在底層掙命的許多人不心生怨恨?

於是,熬著熬著,在聽聞了黃家採買那些話之後,吉州的百姓終究爆發了,也不知是在誰人的帶頭高呼之下,一個一個、一群一群地匯聚成了群,情緒激憤,湧到了黃家府邸門前討公道。

黃家乃是在城中橫行慣了的,從家主到底下守門的兵丁,對無形無狀、湧來家門前,一個個面黃肌瘦、形貌醜陋的饑民如何會有好臉色?自然是聲聲呵斥,又出壯丁驅趕饑民。黃家壯丁一路吃得好喝得好,自然比府外這些饑民要得力許多,推搡衝突之下,輕易便讓府外民眾傷了好幾個。

同伴受傷,來討公道的民眾自然越發情緒洶湧,人也越聚越多。黃家家丁不過一二百,如何擋得住上千激動的饑民?一下子就被衝進了府邸當中。

在那以後,事態完全失控,憤怒的百姓一人一腳踩死了黃豐源,黃家婦孺幾乎全數被殺,有些長得好看的女子甚至被輪…奸而死。

事件略微平息之後,黃氏曾經佔地廣闊的宅邸只剩下了一片殘垣斷壁,便是壁上略帶了些金箔裝飾的雕刻也都被暴亂的百姓全數扣下來帶走了。

……

朝野議論紛紛,朝廷中也慢慢出現了兩派不同的聲音。

一派包括了朝廷之中七成以上的世家子弟,多半憤怒萬分,黃氏家族遭遇如此殘暴無人性的對待,若是不對肇事者嚴加處置,挖除根源,說不定日後同樣的事就要發生在他們身上。

另一派就是另外三成的世家子弟,以及出身寒門的那一半官員,認為百姓性本溫厚,若不是黃氏家族無道,以至於百姓們被深深激怒,如何會出現這樣的人間慘劇。

在華苓也對這件事投注了極大關注的同時,衛羿領著麾下四千兵馬,在王相公的要求下,已經以最快的速度拔營急行軍,帶著朝廷派遣的查案官員趕往吉州。

不論事情來龍去脈如何,吉州當地情勢不穩,當地共一千人的州兵隊伍並未起到應該的作用。此時必須要一支強有力的武力進駐吉州,震懾各方,若是再出一場相類的事件,大丹的朝廷怕是也要因此而越發紛爭不休了。

……

“爹爹對此事是如何看待的?”華苓問。

謝丞公這回也不先問華苓的想法,肅容道:“吉州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