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量,有兒女關懷,心情也一直挺好,看著人很健康。

華苓緊張了一陣之後,見謝丞公確實很健康,才算放下心來。再擔心也不能不關注別的事的,況且她如今也有特別想要做的事,想要在金陵城中建一個圖書館。

有這樣的念頭,起初就是因為她在市井當中行走,見過一些想要讀書的小孩子。

她曾在街邊看見一個小孩子,七八歲,他滾在地上的泥水當中嚎哭,想叫父母將他送去私塾進學,別家的小孩子都去了,但他們家窮,去不起。行人路過了都看上一二眼,但孩子的爹爹只是提著柴棍當眾將他狠揍了一頓。

路人都勸,那當爹的只是嘆氣說:“又豈是我不願教他進學?只是家中並無富餘銀錢,若叫他去進學了,叫我等闔家吃西北風不成。”

金字塔永遠是下寬上尖的,中上層的人能接觸到很豐富的資源,最普通的人家,限於財力和人力,如今金陵內外大概有七成人家能讓小孩子上私塾學一兩年,認些字,學會算術,這就算脫離文盲水平了。

與前面幾個朝代對比起來,其實這已經是很高的教育比例,也是因為丹朝境內民風安定,吏治清明,除了天災之外,百姓並沒有其他大的生活困難,能飽能暖,便能多些財力出來,送孩子進學去。

如果想要讓教育覆蓋整個大丹的國土,除非大丹的糧食產量已經能支援國土上七八成的子民空出雙手來,離開土地去做別的事。

華苓不敢有這麼大的想法,如今她就想幫一幫金陵百姓當中,真正想要看到更多的書,學到更多的知識,但付不出書錢和學費的那一些。

路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嘛。

人只要略略識字就能閱讀。要知道,後世好些小學二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能啃下大部頭的書呢。即使讀得一通半通,與不讀書的人也是有差別的了。

不想要知識的人不會踏進圖書館這樣的地方,但如果人真的想要向上爬,他一定能知道哪裡有梯子。

……

不過,想要在金陵建一個圖書館,雖然相比起家裡丞公、大郎每日裡做的事簡單許多,但華苓依然面臨著一系列難題。幸好再難解的問題,只要多費些心思,總能找到切入點的,所以在她將想法寫在紙上,然後一步一步將想法填充、擴充套件起來之後,就得到了一個粗糙的解決方案。

既然是為中低層民眾建設的圖書館,自然最好是設在街市之中,所以選址範圍可以定在城南片區了,城南居住的都是平民小富人家。但是具體的選址還需要斟酌,必須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房屋要堅固,不能是木質建築,最好臨河,將火災的風險減到最低。

書籍本身倒是容易解決、卻又很難處理的問題,頂尖的文化傳承原本就在世家,輔弼相丞四公家族,家中藏書合起來,就能覆蓋如今存世古籍中的八…九成。

問題在於,世家大族一直有不願將知識外傳的心理。可以說,珍藏的書本身就代表了世家大族高貴的身份。華苓就是想要將丞公府中的書都抄錄一份存在竹園中,丞公爹都不會在意,但如果她要將這些抄錄本放到街市百姓唾手可得的地方,不僅謝丞公不同意,世家大族絕大多數的子弟都會非常反感。

這是個要慎重處理的問題,還是先放到後面吧。

一個圖書館要運作,場館和書本身都是很重要的,這些算是‘硬體’,圖書館還需要一些‘軟體’,才能叫它運作起來——圖書館日常運作要有一套經得起推敲的規矩,還需要負責日常運營的人手。

最開始由她出錢出力建設,後面最好能交由金陵的民眾來打理,最理想的狀態便是自負盈虧,不依賴於任何人。這樣的話,也許它能傳承上一百年、兩百年呢。

……

總之不管成不成,有一件能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