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不一定……”鮑甫看了一眼,向院中走去。
素有“震旦第一叢林”之稱的文殊院,歷盡滄桑歲月,仍然巍峨雄壯。寺內古樹參天,古色古香的樓臺亭閣掩映其中,幽雅宜人,鮑甫不禁精神為之一振。
“劍平,乾隆皇帝愛題字,世人都說他的字寫得好,殊不知他題的字,多出自張得天之手。”
“……”鮑甫的話,曹平不得要領。
“這麼說吧,你知道唐伯虎,就是點秋香的那位*才子?”
曹平衝著鮑甫點點頭。
鮑甫興致來了,侃侃而談:“唐伯虎初學畫時以周東村為師,出名後周東村反為他代筆,他只在周東村畫好的畫上落下自己的題款,這幅畫就變成了他的作品。所以,欣賞古代名人字畫,鑑別其真偽取捨,不能拘泥。”
曹平忽有所悟:世間的事何嘗不是如此。真像往往被假像掩蓋,可謂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亂真時真亦假。世事就是這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摸不著邊際。但是,一旦掌握了淵博的知識,瞭解事物的規律,就會揭開撲朔迷離的假像,讓真像大白。短短几天,曹平感到和鮑甫在一起所見所聞,都促使他思索而有所得,真是獲益匪淺。
大雄寶殿一側的廂房內,正在舉辦文物展覽,吸引了許多對文物有興趣的人。鮑甫隨著人流,信步而入。室內粉牆上一一掛著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字畫。有現代、當代名人的,也有古代大師的作品。鮑甫見畫,一時忘卻了煩惱,饒有興趣的觀看一幅幅畫。
阿三夾雜在人群中,與鮑甫若即若離。
曹平觸景生情,想起初識鮑甫時在芙蓉亭茶樓聽阿三論畫的事。事情已經過去好些天,彷彿仍歷歷在目。自己非常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何不趁此向鮑老請教。
“鮑老,如何鑑別書畫的真偽?”
“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了解中國繪畫的淵源、流派、變遷、發展等等,也要知道作者的生平、歷史、喜好、性格、愛好。*有句名言:‘風格即人’。拿元代王冕來說,他出身貧寒,人品清高喜畫墨梅。常常在畫中題詩:‘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或者‘老仙醉吸墨數鬥,吐出梅花個個真’。他的畫與詩把梅花人格化了,也杼發出對異族統治者的憤懣。要是你看到一幅濃筆重彩豔麗的梅花,你能不懷疑它的真偽?”
鮑甫一席話,聽得曹平頻頻點頭。站在不遠處的阿三,眼中也流露出欽佩之情。鮑甫談得興起,索興走到畫前:“當然,現代科學技術的發達,用鐳射己能準確考證紙、絹的年代。如果作偽者用的就是宋、元、明等朝代儲存下來的紙或絹呢?那就要全面考證畫的佈局、格調、印跋等等,另外,還要注意畫的特徵。”
“畫的特徵?”曹平不解地問道。
第二十四章 文殊古剎(2)
“嗯。來來來…”鮑甫將曹平帶到一幅古畫前:“你看這幅落款為唐代大畫家載嵩的《牧牛圖》,實為北宋畫家米芾所作。米芾擅長仿古,精鑑別,他臨摹的古畫幾可亂真。有一天,他看見有人賣戴嵩的《牧牛圖》,就讓賣畫人把畫留下,三天後來取錢。過了三天,米芾將近自己臨摹的畫交給賣畫人,說是贗品不買了。不料賣畫人只看了一眼,就大叫米芾用假畫換了他的的真品…”
“為什麼?”曹平極感興趣。
阿三不知什麼時候己站在鮑甫身後,也留神在聽。
“真品的眼內,似乎有牧童依稀可辯的身影,米芾沒有注意到這傳神之筆。賣畫人卻記住了這個特徵,因此一眼就看出了破綻。”
曹平湊近畫細看,鮑甫笑著說:“戴嵩的真畫收藏在故宮,這幅是後人臨摹米芾所畫的摹本。”
忽然間,寺院內鐘鼓齊嗚,看展的人們不明所以,紛紛湧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