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跟你老丈人又去田裡溜達了,還有村長。”楊慶給拖車的老牛套上軛,也就是牛車系在車轅前的橫木,一邊笑著說道。(注1)
聽楊慶說,墨鶴年還有楊崇貴這兩天經常往田裡鑽,本來只是隨口一問的楊軼好奇了起來,這兩個老爺子神神叨叨的,在搞什麼名堂?
楊慶用牛車拖著抽水機到田裡,給今年新栽的秧苗澆水,楊軼便跟著一塊去看個究竟。
到了村後頭,一望無垠的田地,背靠著青山綠水,風景正好。而遠遠的,楊軼就看到蔥翠的秧苗間,一群人站在壟上,對著田裡指指點點。
打頭的是墨鶴年,老爺子意氣風發,手指比劃著,在和旁邊的楊崇貴、村長董其等人不知道在說著什麼,頗有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感覺……
等楊軼走近了,挺清楚墨鶴年的聲音,才知道他是在向董其介紹農用機械可以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
“村裡一共有六百多畝耕地對吧?地是好地,水土肥沃,種什麼都能豐收,但每年投入到農業生產的人太多太多,平攤下來,人均能獲得的利益太少……”
“我的農場跟一個村差不多大,種植面積不大,三十多畝,可是我請的人工只有五個,靠什麼種下這麼多田地?機械,靠的是科技的力量,雖然用的人少,可是事半功倍啊!”
楊軼不知道的是,墨鶴年並不是突發奇想地想給村民們當農業專家,而是楊崇貴從墨鶴年這邊瞭解到了米國的現代化農業狀況之後,越琢磨,越覺得這對村裡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楊崇貴積極地為董其牽線搭橋,鼓動墨鶴年把他在米國的先進耕種理念傳授給村裡的農民,這才有了他們在村裡實地考察,和墨鶴年的激情演講。
墨鶴年的建議,確實是讓董其頗感心動,但農用機械可不便宜,況且,每個家庭裡的田地也並不多:“現在大家種田雖然辛苦一些,可是人手還是足夠的,用了這機械之後,剩下的人不幹活,不也是浪費嗎?”
“種田騰出來的人手,可以改做別的事情,比如到城裡打工……”墨鶴年說道。
“到城裡打工?”董其皺了皺眉頭,“這些娃娃,讀的書不多,到城裡能幹什麼?”
五道口村因為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相對鄭家村那些靠近縣城的村莊來說,就更加封閉一些,村裡的年輕人大多數最多是到過縣城,遠了的大城市都沒有去過,而且確實家裡的農活都幹不完,外出打工的人很少。
不過也不是沒有這個念頭,李舒坡、穆長安跟楊歡的這一代年輕人,就比較嚮往城裡的生活。像楊歡在縣城裡讀書,一心就想跳出這個小圈子,到更大、更漂亮的城市去。
如果沒有楊軼,她可能也會成為一代廠妹……
而李舒坡和穆長安他們雖然還沒有跳出去,但在平時和楊軼的聊天中,也經常詢問著外面花花世界的新鮮事,一臉的渴望。只是可惜,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啥,只能在一天天的忙碌中迷茫著。
空有探險的渴望,卻沒有探險的目標和能力……
楊軼在一邊聽到他們這番對話,便忍不住插嘴道:“村長,能幹的活太多了,您如果去沿海的大城市看,那些工廠裡,工地上,還有市場、各種小店,都有我們農民兄弟在工作。雖然城裡確實沒有田給我們種,但大家只要肯學、肯賣力氣,找到工作就不難!農民工進城,是現在一大趨勢。”
楊軼這個在外面闖出名堂來的“自己人”,說的話還是比較有分量的,他說完,旁邊幾個村民都陷入了沉思。
其實,楊軼過年時候回來,也是走入了思維的死衚衕。一心想著修路,修好了路,大家就有了出路。
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墨鶴年的一番話,倒是讓他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