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開始為百日的‘定點清除’行動。三個月中,總投擲凝固汽油彈37萬噸、有77座日本城鎮、23個海港、19家造船廠、1100家大小工廠和75萬棟建築被夷為平地。

4月29日,慶良間大海戰勝利後第3天,伊平屋島殘敵被徹底剿滅,海空軍在島上快速修建了三座野戰機場和中轉碼頭。

4月30日,中國國防軍三個步兵師,在一百餘艘艦船的保護下,登陸慶良間群島。

5月1日,陸戰隊三師和陸軍第77軍,在距離琉球大島僅十幾公里的伊江島登陸。日軍第60師團雖然奮力抵抗,但伊江島與前幾個島嶼截然不同,無險可守,在四百餘輛坦克和裝甲車面前,日軍60師團僅堅持三天就全軍覆沒。

5月5日,斬除琉球大島西面的全部海島據點後,中國海軍出動7艘航母、9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和75艘驅逐艦/魚雷艇,還利用久米島、伊平屋島等島嶼野戰機,投入一千餘架攻擊機,保護220艘坦克/船塢登陸艦、170艘商船和總計1100艘各類登陸艇,將海軍第二、第三和第五陸戰師,和陸軍的6個步兵師,護送到琉球大島殘波岬以南的二十公里淺灘登陸。雖然日本海軍被摧毀大半,但梅津美治郎卻沒打算放棄琉球。所以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最終經過兩天兩夜的殘酷灘頭絞殺戰,付出20艘船隻沉沒、4千餘官兵犧牲的代價後,登陸部隊才開啟縱深通道。

5月8日凌晨,得悉縱深通道開啟,15個兩棲坦克營、3個機械化步兵師、20個步兵師,透過久米島等島嶼中轉,開始源源不斷登上琉球大島。琉球戰役開始的訊息,在日本朝野引發強烈地震,裕仁更是立即召集東條和廣田等人商量對策。當高層惶惶不安時,社會的底層。也悄然醞釀著一場鉅變。

下關,這個地名,在此時的中國國內,或許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等日本大城市的地方,原因大家自然都清楚。清政府就在這裡,葬送了中國海防整整二十餘年。如果不是借歐戰後期英美平衡亞洲的需要,強行收復臺灣,或許今時今日中國海軍登陸的就不是琉球而是寶島了。

或許是想切斷日本與朝鮮的聯絡,或許是心理上的惡氣。反正在彩虹轟炸名單中,北九州區(下關、福岡等地區)被列為僅次於東京的二等目標。持續的一個月中,不僅八幡制鐵廠被炸成碎片,還投下四萬噸凝固汽油彈和高爆炸彈。這種報復。給北九州地區帶來嚴重的傷害。站在八幡以南的山區往北看,幾乎已經沒有能直立的建築,13萬平民的傷亡記錄,也是僅次於東京地區的第二大傷亡數字。

城市不見了蹤跡。山區內卻密密麻麻搭建起密密麻麻的臨時帳篷,數十萬無家可歸者雲集於此。不是因為這裡有多安全,而是日本政府和軍方為防止無家可歸的流民鬧事。已經限制各區人員流動,大家不得不住在這裡。

一大早,南次仁和居住在這裡的難民一樣,推著小車,鑽出山區,前往殘破不堪的八幡制鐵廠和城市。這是他和大家的唯一工作,蒐集被炸爛的廢鋼鐵。面對中國空軍持續不斷的轟炸,日本冶金工業已經全面癱瘓,為維持軍事需要,日本政府下令徵集民間鐵製品,號召國民捐獻家裡的鐵器,還用廢鐵換糧食的辦法,讓難民去廢墟城市裡蒐集廢鋼。

外人眼中,南次仁是日本八幡制鐵廠的技術員,參與過日本vh裝甲鋼的研製。但誰也不知道,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一個是北朝鮮情報機構潛伏在日本的高階間諜。最後一個更加隱秘,是國社國際在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幹事員。利用這幾個身份,他成功幫助中國國社黨獲得了一直渴望得到的vh裝甲鋼技術,並在加入自己的技術後應用於海軍。原本以他的成績已經可以結束任務,但他卻堅持留在日本,繼續推動國社在日本的發展。

憑藉著工